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

ID:19806153

大小:3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4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滚动卷十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东部季风区的地貌单元的是(  )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解析 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它不属于东部季风区,其他选项都属于东部季风区。答案 C(2016·台州三市高二联考)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完成2~3题。2.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距海远近C.气温D.地表植被3.关于a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下游

2、纬度高,有凌汛现象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由于自东向西距海渐远,降水量逐渐减少。第3题,a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沿河地区城镇人口较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答案 2.B 3.B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4.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5.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6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 第4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内陆的森林起防风固沙作用;河流沿

3、岸湿地起调蓄洪水的作用;沿海湿地也没有增加海洋渔业资源。选B正确。第5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发展滩涂养殖,会污染沿海水质,破坏湿地。选A正确。答案 4.B 5.A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图(字母代表山脉、数字代表河流)”,回答6~7题。6.上图中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

4、下游地区为平原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至次年4月中旬解析 第6题,图中的A山脉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发源于该山脉西坡的③河流为田纳西河。第7题,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平原;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和早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答案 6.C 7.D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读图完成8~9题。8.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5、(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 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 ③甲乙两地区都实现了产业升级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6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解析 第8题,横向看,两个阶段产业布局都是乙地区高于甲地区,说明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故①正确;纵

6、向看,两个地区都是阶段Ⅱ比阶段Ⅰ的产业更高端,说明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故②、③正确。第9题,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主要是此阶段甲地区发展此类产业比乙地区更有优势。答案 8.A 9.D10.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 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

7、蚀变弱,A项错。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D项符合题意。答案 D读下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1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6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 第11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

8、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12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 11.B 12.B据报道,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3~14题。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垦草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