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

ID:19808277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_第1页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_第2页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_第3页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_第4页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时事材料(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内部资料)编者:城东语文组--张育勤议论文时事材料——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大爱无疆一、类属高中议论文--时事材料的积累二、导入考场以论文写作中,必须充分使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论据是文章的血肉。那什么是论据呢?大家都知道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正确的证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那选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这一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证明论点。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三、时事材料分析(一)胡忠谢晓君夫妇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

2、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

3、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

4、,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材料运用:胡忠夫妇: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

5、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胡忠夫妇舍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舍弃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孝心,为自己的女儿树立了父母的榜样,为那些孤儿付出了像父母一样的无私、伟大的爱,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他们是好老师,也是好父母!(相关话题:感动、精神生活、信念、爱心等)胡忠夫妇女儿:主持在颁奖现场问小姑娘平时都是

6、怎么称呼父母的,回答是只有寒暑假里才叫妈妈,平时只叫谢老师,主持人问为什么这样称呼,得到的答案是:这些孩子都没有父母,我怕给其他的孩子带来伤害。(相关话题:感动、教养、尊重、细节等)教育部门:胡忠夫妇舍弃了自己在成都正式的教育工作,来这里做志愿者,一做就是十年。而这十年来,他的只有300元的生活补助,虽然是志愿者,但是教育部门更应该去关注这些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们,以去鼓励更多的人去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二)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本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为了那些麻风

7、病的孩子,她毅然放弃了自己优越的工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多方询问后,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2003年起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为了筹建建校的资金,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11年来,在

8、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