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事故

混凝土裂缝事故

ID:19809026

大小:10.0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6

混凝土裂缝事故_第1页
混凝土裂缝事故_第2页
混凝土裂缝事故_第3页
混凝土裂缝事故_第4页
混凝土裂缝事故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裂缝事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混凝土裂缝事故混凝土浇筑后,体积收缩可产生裂缝,常见的有干缩、塑性收缩、沉降收缩;1、干缩裂缝:一般为表层裂缝,宽度在0.05~0.2之间,走向没有规律,在较薄的梁、板类构件中,多沿短向布置,在整体结构中多发生在变截面中,平面裂缝多延伸至变截面边缘,大体积表面部位最多见。2、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出现在新交接给构件表面或侧面,纵横交错,形状很不规则,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窄,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并随温度湿度的变化逐渐发展。3、沉降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形成后1~3小时,严主筋通长方向断续出现,也可能在相邻断

2、面显著变化的部位出现,裂缝形状宽且浅呈梭形,宽度约在1~4mm之间,深度到钢筋表面为止,常常在混凝土浇筑凝结后停止发展。(一)收缩裂缝5.1.1原因分析1)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是混凝土体积收缩急剧,由于混凝土此时强度较低,在变形应力的作用下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2)混凝土体积收缩收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如模板、垫层过于干燥,阻止混凝土收缩),出现开裂。3)构件露天堆放,混凝土内部材质不均匀,水灰比大或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细砂配制混凝土等均易出现裂缝。4)沉降收缩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在

3、结构在浇捣后,骨料颗粒下沉,水及水泥浆液上升,便会与粗骨料分离产生泌水现象,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大,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低于内部混凝土强度。5.1.2处理方法这种裂缝虽然宽度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有损观感。通常用钢丝刷或砂轮机磨除水泥膜做毛化处理,随即冲洗干净,用1:1的水泥砂浆刮平抹实,对于正在施工的构,终凝前采取二次压实抹光,并及时遮盖湿润养护。当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处清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5.1.3预防措施1)在夏季高温、干燥或大风的情况下施工时,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已浇筑混凝土表面,使其

4、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一般可采用喷洒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蓄水养护等。2)配置稠度适宜的低流动性拌合料,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级配及水灰比,正确掌握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初凝时再进行二次振捣或在终凝前二次压抹光表面,对断面有差别或高度不同的结构,先浇低深部位,静停一定时间,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混凝土同时浇灌。收缩裂缝(二)温差裂缝温差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冬季较宽,夏季较窄,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差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

5、破坏性。5.2.1原因分析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1)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2)是在拆模前后,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从而导致裂缝产生。3)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

6、,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5.2.2处理方法对于表面较浅裂缝,可将康复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清洗干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一遍,然后用1:1.1~1:2的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压实抹光。为使水泥砂浆与混凝土表面结合良好,磨光后砂浆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压实;当裂缝宽度大于0.5mm时,可采用水泥压力灌浆嵌补;当裂缝宽度大于0.5mm时,可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补缝,对结构强度产生严重影响的裂缝

7、应经过设计采取结构加固、补强办法。5.2.3预防措施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因为每加减10kg水泥,温度会相应增减1℃,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成正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1~5d)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

8、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5d~7d),分块厚度为1.0m~1.5m,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