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

ID:1981045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_第1页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_第2页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课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如何区别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答: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

2、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即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造成食用菌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生理性病害也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生长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措施不当。如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值过小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或过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农药、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等。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能恢复正常状态。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是畸形、变色。2.如何根据症状特点区别观赏植物真核菌类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答:真菌病害一般在病部后期会

3、出现霉状物粉状物或粒状物细菌病害将病健交界处剪下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出现菌溢或在潮湿状况下在病部的边缘产生溢脓病毒病害一般或出现畸形或花叶但看不到病原物线虫病害从外观症状上只是表现营养不良可在局部出现病原线虫如小麦粒线虫会在病粒中出现白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线虫还有花生根结线虫或在病部产生要结也是线虫在内寄生而出现的病状3.杀菌剂使用方法有哪些?答: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每种使用方法都是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设计的。常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对田间地上作物喷药土壤消毒和种菌消毒三种。针对田间作物喷药影响杀菌剂田间防病效果的因素也不外乎药剂、环境、作物

4、三个方面但杀菌剂在施用技术上比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施用技术要求更高尤其要充分了解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不象虫害和草害那样一目了然。对田间农作物喷药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药剂的种类和浓度。药剂种类的选择决定于病害类型所以先要作出正确的病害类型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稻瘟病可选稻瘟净、稻瘟灵、三环唑等小麦白粉病、锈病要选三唑醇、三唑酮等花生叶斑病要选甲基托布津等。但还应注意的是同样的病若发生在不同的作物上有时也不能用同一种药剂如波尔多液可防治霜霉病但易对白菜产生药害故不宜防治白菜霜霉病。药剂的种类选择后还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期、杀菌

5、剂的种类和剂型、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施用浓度。4.如何防治观赏植物病毒病害?答:病毒在植物间的传播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介体传播就是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助其他生物的活动而传播。非介体传播靠汁液磨擦、嫁接、种子及种用材料的传播。介体传播主要是一些昆虫如飞虱、蚜虫等。所以在预防与防治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1、防治传毒昆虫昆虫传播病毒的方式很多有的是昆虫咬食带有病毒的植株以后口器上沾染了病毒再去咬食没有感染病毒的植株时就把病毒传播上去了。有的昆虫吸入病毒后病毒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传播到植株体上才有致病作用。但病毒进入

6、昆虫体后不能马上传播要在昆虫的肠胃、淋巴或唾液腺中经过一段时间病毒大量增殖以后才能传毒且昆虫具有终生的传毒能力。危害植物的病毒对昆虫却是无害的。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花卉的种子用清水浸泡若干小时再在合适的杀菌溶液中浸泡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种植。3、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危害观赏植物得毒源因地制宜选用能够抗病得观赏植物品种。4、采用生物制剂和植物营养剂进行病毒防治。5、采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这一措施有望在未来发挥重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一防病方针的指导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性、减少人为传播。5.防治观赏植

7、物细菌性病害常用杀菌剂有哪些?答:1波尔多液2福美双3代森锌4退菌特5多菌灵6托布津(甲基托布津)7克菌丹(开普顿)8灭菌丹9百菌清10敌克松等,在喷施过程中尽量降低使用浓度,可以增加使用次数,防止对植物产生药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