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

ID:19814053

大小:15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6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_第1页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_第2页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_第3页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_第4页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精华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前教育学精华第一讲:学前教育学概论一、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使人类更好发展的必需手段(人类特有的活动)广义: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动物:本能人类:有意识二、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儿童期:0至18岁学前期:0至6岁乳儿期:0至1岁婴儿期:1至3岁幼儿期:3至6岁童年期:6至12岁少年期:12至14岁青年前期:14至18岁幼儿教育的概念:广义:学校、社会、家庭狭义:由专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等专门设置的幼儿教

2、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幼儿身心并使之向社会要求方向发展的活动。三、幼儿教育的地位、性质与意义1、幼教的地位与性质:基础教育的基础、非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特征:收费、非强制性2、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的发展(2)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3)减轻父母教养孩子的负担并改善出境不利于儿童的状况课后作业:查阅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讲: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幼儿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幼儿园:1837,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薄建立教育机构,专收3

3、至7岁儿童。中国最早:1903湖北武昌,张之洞的湖北幼稚园中国第一所公立学前机构。二、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远古社会的幼儿教育:1、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观察——帮手——参与)2、幼儿公养公育(群婚制)第四讲: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一、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变化和期望狭义: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二、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对

4、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制定依据:1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需求。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三、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各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1、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老师:(1)将“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2)掌握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实际发展的技术。(3)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新闻,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四、幼儿园的任务(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教育机构性

5、质的体现。2、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是社会福利机构性质的体现。(二)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双重任务之间日益密切的结合起来)。五、幼儿园教育的原则1、原则: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的体现:正确,有效教育的需要。法律的要求。2、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的贯彻实施:(1)树立正确的儿童

6、观。(2)营造尊重、平等友好的氛围。(3)无歧视。(4)允许表达——善于倾听。补充:儿童的三大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原因:儿童处于弱势群体贯彻实施:1掌握有关儿童的法律。2增强法律意识。(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1、全面:促进儿童在得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整体发展,结合教育目标。在每个具体的活动中都要渗透出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2、整体发展不等于全面均衡发展,应该根据个体的差异,针对其特色,有个性的发展。3、有个性的发展不等于放任发展,应协调发展。总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促进儿童整体、有个性地、协调地发展。原因:1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2现代

7、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保证儿童终身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差异的原则1、含义:强调个体与全体的统一。2、原因: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因材施教的统一。3、贯彻实施:(1)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促进儿童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最近发展区“——老师应耐心等待。(3)以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综合使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4、分组:考虑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四)充分利用儿童自身、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原则1、自身资源:儿童的好奇心。2、家庭资源:父母的工作,家庭的隐形教育。3、社会资源:街道、红绿灯、田野、山林

8、。原因:使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掌握易如反掌。贯彻实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