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ID:19816522

大小:14.68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0-06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_第1页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_第2页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_第3页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_第4页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颅脑基本CT征象 及 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Copyright©guanwei2007佛山南海黄岐医院放射科一、颅脑基本解剖——大、小脑半球经第四脑室层面经蝶鞍层面经第三脑室下部层面经第三脑室上部层面经侧脑室体部及后角层面(注意观察尾状核)经半卵圆中心层面颅脑基本解剖——颅骨1.前囟2.冠状缝4.外耳道7.额骨8.人字缝9.乳突囟11.枕骨12.顶骨13.后囟15.矢状缝18.蝶囟颅脑基本解剖——脑动、静脉与脑膜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系造影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和中央支血管分叉处,尤其是分支以直角分出处,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是

2、颅内脑内、外动脉瘤形成的解剖基础,脑外者见于脑基底动脉环各动脉交接处,脑内者多见于穿支小动脉处,如内囊、基底节区等。囊状动脉瘤彩图左侧为动脉瘤性SAH;右侧为非动脉瘤性SAH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多由于穿支小动脉粟粒样动脉瘤破裂造成,基底节出血是最典型的模式。脑干部出血另外,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颅内脑内、外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因素,血管的解剖形态与血管病变在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常相互影响。粥样斑块梭形动脉瘤“血液水泡性”动脉瘤上矢状窦静脉汇入静脉窦处桥静脉硬脑膜上矢状窦较大蛛网膜颗粒可在颅骨形成压迹,需与一些可造成

3、颅骨骨质破坏的疾病相鉴别,如颅骨的转移瘤、嗜酸性肉芽肿及多发性骨髓瘤等。扩大的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形成的压迹颅脑基本解剖——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脑室空气造影二、颅脑病变的基本CT征象1、密度——与MR的T1WI、T2WI及P密度不同,CT是以物质的密度为基础的单参数成像方式,密度的差异造成射线的衰减,经数-模转化形成人眼可识别的不同的灰阶。在颅脑,常以脑灰质的密度为参照,密度较脑灰质高的,称高密度,如急性期出血、钙化灶,表现为比脑灰质更白的区域;密度较脑灰质低的,称低密度,如水肿灶、脑脊液、脑白质、脂肪及空气等,表现为比脑灰质黑的区域,当然,可以有等

4、密度的病变,如超急性期内的出血灶等。出血灶肿瘤脑内钙化灶水肿灶陈旧性软化灶二、占位效应——颅内的占位性病变(肿瘤、囊肿、血肿)或组织的肿胀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表现可有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脑室受压变扁、脑回移位等,脑外的占位尚可出现“白质塌陷征”,长期的邻近骨质的占位可造成骨质吸收,严重的占位效应可导致脑疝,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占位效应相对应,一些病变如陈旧性的软化灶,囊腔塌陷,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牵拉也可造成组织的移位,所不同的是,这种组织的移位为向患侧或病变移位,由此称“负占位效应”。左侧额叶的胶质瘤使同侧的侧脑室前角变扁、闭塞

5、,大脑镰向右侧移位,右侧的侧脑室后角轻度积水扩张。TT鞍上占位对双侧前床突的长期压迫造成的骨质吸收。白质塌陷征——一种特殊的占位效应,表现为周围脑回的推移,局部脑白质与颅板距离增宽(白质塌陷);白质塌陷征、肿物与颅板以宽基底相连(D字征),对颅内脑外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左图:镰下疝——扣带回镰下移位、侧脑室向对侧移位、同侧脑室受压、孟氏孔堵塞,对侧脑室增大、大脑前动脉移位或闭塞。右图:单侧海马钩回疝——又称小脑幕下疝,可见颞叶越过小脑幕切迹,向内侧移位,同侧鞍上池、环池略变窄。(白箭头为颞叶,黑箭头为小脑幕切迹)负占位效应——表现对邻近

6、组织的牵拉移位,上图可见局部的陈旧性脑软化灶对相邻的侧脑室后角牵拉,造成脑室的局限性扩大,并可见周围脑回的轻微移位。三、脑萎缩——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这种脑组织减少可分别或同时发生于脑白质和脑灰质。引起脑萎缩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常根据其病因、萎缩范围将脑萎缩分为局灶性脑萎缩和弥漫性脑萎缩两种。弥漫性脑萎缩——幕上脑回变细,各脑沟、裂、池普遍性增宽,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室周白质疏松。局限性脑萎缩的病因很多,可以是脑外伤后遗症、感染后脑萎缩、脑梗塞后脑萎缩、Pick’s病、脑血管畸形及胎儿期或新

7、生儿血管阻塞引起的大块脑梗塞等。CT表现为局限性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时,有时可出现类似脑穿通畸形的表现。CCAA:局限性脑萎缩,局部脑裂增宽。C:陈旧性梗死软化灶。四、脑水肿病理上为局部弥漫脑组织水含量的增多,影像上表现为病灶的密度减低,组织肿胀,边界处变模糊不清;病因方面,可分为血管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1.血管性脑水肿:炎性或肿瘤性病变,正常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受损,血浆自血管内向周围组织渗出,因为白质较灰质细胞成分少,结构较疏松,故液体主要累及脑白质、髓鞘,而脑灰质相对保持正常,典型的

8、CT表现为指向脑表面的“指状水肿”。TSS左图T为占位性病变,S则为指状水肿,可见水肿区域较局限于病变周围,不依照血管分布的手指样低密度区,组织的肿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