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ID:19825404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_第1页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_第2页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_第3页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_第4页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我校地处城郊,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5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0%。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高段学生中还有独自在家,无人看管的个例。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滋生了自由散漫,厌恶学习的思想。在课堂中具体表现在:1、无预习复习的习惯。2、不会做课堂笔记。3、难以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4、书写不规范,做作业草率应付。5、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6、不独立思考,爱抄袭

2、他人作业等诸多现象。上述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在知情意行技诸方面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我校地处城郊,学生都是来自

3、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5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0%。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高段学生中还有独自在家,无人看管的个例。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滋生了自由散漫,厌恶学习的思想。在课堂中具体表现在:1、无预习复习的习惯。2、不会做课堂笔记。3、难以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4、书写不规范,做作业草率应付。5、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6、不独立思考,爱抄袭他人作业等诸多现象。上述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在知情意行技诸方面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影响学

4、生成长和发展。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在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成功的欲望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

5、来,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兴奋的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要我学”与“我要学”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要学”的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二、课题的界定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我们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的一种有助于课堂学习,相对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以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妨碍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

6、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目标: 激发学

7、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探究并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策略。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2.勤动手,作好课堂知识要点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见解的行为培养。4.正确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

8、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在建构性教学中,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3.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