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

ID:19825972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6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_第1页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_第2页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_第3页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_第4页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局限与突破――对厂务公开的再认识一、成绩与问题“厂务公开”首先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天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天同公司)在扭亏兴厂的过程中开始实行的,时间是在1994年。天同公司是国家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定点生产企业,也是中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机械行业5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之一。然而在1994年上半年,由于市场疲软等因素,致使该企业的产品大量积压,职工由于不了解市场,也不关心生产,造成原材料浪费严重,企业曾一度亏损达1000多万元,经济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一些领导认识到,办好企业单靠一两个人不行,只有让职工群众介入到企业管

2、理之中做局中人,知厂情,务厂事,才能把他们关心企业发展的热情和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后劲。于是他们选择了公开厂务作为改革管理突破口,正式实行厂务公开。为此,他们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办主任、厂办主任、纪委书记、财务部长、总工办主任、企管部长、劳人部长。还设立了厂务公开监督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副主席、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纪委和有关部门组成,并确定了厂务公开的具体内容与实行步骤。到1996年,天同公司的厂务公开形成了“十大”内容:即企业兼并公开、物

3、资供应工作公开、工资奖金分配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公开、业务招待费使用公开、工程项目公开、费公开、住房标准公开、职称评定公开、户口农转非公开。通过实行厂务公开,企业让职工了解了决策背景,这样职工与干部之间的隔阂减少了、距离拉近了,企业领导的责任感增强了,职工关心企业的信心更足了。由于厂务公开向职工交底,使职工向企业交心,增强了群众自觉执行企业决策的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浪费,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5年天同集团实现销售总额10亿元,利润1722万元;1996年实现销售总额12亿元,利润1058万元;1997年实现销售总额13.7

4、亿元,利润1078万元。天同公司实行厂务公开之前存在的问题,在其他国有企业也大量存在。天同公司由于实行厂务公开,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并由此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因而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胡锦涛、尉健行等中央领导对天同公司的经验作了重要批示,从而促进了这一做法在全国的国有企业中推广。1999年2月,中纪委、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联署发布了《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强调实行厂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有效途径,要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

5、及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这项制度。1999年4月,首届“全国推行厂务公开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围绕着厂务公开的内容,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加强党风廉正建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企业改革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这次会议对促进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产生了巨大作用。据统计,到1999年8月底,全国30个省、区的总工会全部成立了推行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48名副省级以上领导参加工作,它们订立工作计划,力争到2000年,在国有控股企业全部推行厂务公开。截至1999年底,河北、辽宁、天津等10个省、区推行厂务公开的企业就达215

6、21家。由此可见,实行厂务公开,使人们找到了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厂务公开尽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公开内容不规范笔者在石家庄市纺织行业调查时,曾与一些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职工进行座谈,许多职工反映,企业公开的内容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应付职工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应公开内容的细目并不公开,公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不仅是这些企业,就连厂务公开搞的好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够准确的问题。1999年,全总基层工作部提出的《关于

7、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公开多了,厂长不高兴;公开少了或效果不明显,职工有意见,两头为难。”这也说明,一些企业在公开厂务时,一直在企业行政完全满意和职工满意之间寻找平衡,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由于对厂务公开的作用与效果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厂务公开在这些企业变为达标升级的“形象工程”,企业公开和上级“考核”的数据不少,但工作实效并不大。第二、形式主义严重在调查中,不少职工群众反映“公开与不公开,公开多少,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公开者手中,公开只是走走形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首先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还处于未脱困时期,由于劳动力

8、资源充裕,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职工“双向选择”就业成为不可能,广大职工面对的仍然是大幅度“减员增效”的改革现实,不少职工关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业,而对于厂长如何公开厂务,以及籍此改善劳动关系,并不能抱有不切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