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

ID:19828015

大小:1.7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1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2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4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台二中2016年度高一地理期中试题2016.11注意事项:1.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题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右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代表金星和木星的分别是A.e、fB.b、dC.b、fD.a、d2.人类对宇宙天体的实际探测,对c星球的探测“情有独钟”,其原因是A.有生

2、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2015年10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太阳上巨大的黑子肉眼清晰可见(如右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A.日冕层B.光球层C.色球层D.对流层4.该次太阳黑子爆发,带来的影响较大是A.人们晨练B.潮汐涨退C.日出时间D.飞机飞行右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此完成5~6题。5.图像最能反映A.流星运动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D.恒星运动96.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

3、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23:00B.22:56C.23:04D.21:52北京天安门广场(约40°N,116°E)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图为2016年春分日历图。据此完成7~9题。7.春分日时,全球昼夜状况A.北半球昼长夜短B.北半球昼短夜长C.南半球昼长夜短D.全球昼夜平分8.春分这一天,济宁市鱼台县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是A.正东升正西落B.东南升西南落C.东北升西北落D.东南升西北落9.春分这一天A.升国旗的北京时间约为6点00分B.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C.升国旗的北京时间约为6点16分D.济宁市日出东北方向下

4、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据图信息可知A.a为冬至日B.b为夏至日C.c为春分日D.d为春分日11.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望双星,鹊桥相会(七夕)B.放鞭炮,守岁迎春(春节)C.荡秋千,踏青插柳(三月三)D.吃月饼,共庆团圆(中秋)12.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B.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C.北半球昼变长,且短于夜D.北半球夜变短,且短于昼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万人瞩目的十九大在2016年10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13.十九大开

5、幕当日,太阳直射点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14.当太阳直射点由③向④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15.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的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A.甲岸和丙岸B.甲岸和丁岸C.乙岸和丙岸D乙岸和丁岸老师上课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太阳)模拟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读图7,完成16~17题。图716.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黄赤交角度数是9A.30ºB.23º26′C.66º34′D.6

6、0º17.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18.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板岩D.大理岩19.图中岩石,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④⑥D.①⑤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完成17~18题。920.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甲——流水沉积B.乙——断裂下陷C.丙——风力侵蚀D.丁——流水侵蚀21.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A.天门中断楚

7、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C.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下图中(a)(b)为实景景观图。据此完成22~23题。22.图(a)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D.风化作用23.形成图(b)(华山)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断裂上升24.正确反映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