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

ID:19832157

大小:1.3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6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_第1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_第2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_第3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_第4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1]_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第一部分概论一、发热的定义●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平均体温37.0℃,波动范围36.2~37.5℃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发热的定义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什么是发热1.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pyrogen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oC)时,就称之为发热。3.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

2、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肝脏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散热器官直接导致发热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二、发热的机理下丘脑前部后部密集的温觉感受器少数冷觉感受器刺激散热反应产热反应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的机理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病因疾病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感染性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3、体、发热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等)血液病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实体肿瘤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理化损伤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神经源性发热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他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1.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

4、核——结素试验等2.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第二部分诊断步骤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两个原则有的放矢的原则“重复”原则Ⅰ.有的放矢的原则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明确诊断?”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分析举例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寒战,继之高热菌血症局部感染灶询问、寻找“定位”线索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病例重肝患者,每日午后高热,伴菌血症表现,血像明显升高有局灶感染腹腔感染

5、可能性大未发现病灶两次B超检查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膈肌刺激右膈下脓肿复查B超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Ⅰ.有的放矢的原则Ⅱ.“重复”原则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医生遗漏或忽视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现出来的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一)起病姿态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伤寒、结核等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二)热型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

6、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波状热:布鲁菌病;消耗热:败血症;马鞍热:登革热;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热型★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勿滥用退热药应注意: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情况1情况2提示:①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可能出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情况3提示:①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感染菌可能对所用抗菌

7、药物耐药;③是否出现药物热热型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