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

ID:19832542

大小:11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_第1页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_第2页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_第3页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_第4页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结构(高度概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哲学生活》知识结构2015.1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意识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点原理、方法论及特别注意问题唯物辩证法总论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

2、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W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方法论: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注意理解: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坚持整体与部分的

3、统一原理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强调部分的原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整体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S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扱优目标。部分方法论: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注意理解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

4、能之和。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A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A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自然、社会、汄识)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理解: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3.发展的

5、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冋的。方法论看到前途光明,对未來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W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正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不断发展。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

6、断。(据材料可考虑)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裾,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内外因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反对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错误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矛盾的含义与属性矛盾含义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7、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内涵:①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内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关系:①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也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正确寻找解

8、决矛盾的方法。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