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加工工艺知识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

ID:19837816

大小:22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6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_第1页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_第2页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_第3页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_第4页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后加工工艺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印后加工印后加工基本工艺流程印刷品表面处理(水性上光、UV上光、压光、覆膜、上吸塑油)(上光机(全部、局部)、压光机、覆膜机)烫印、凸凹对裱(卡纸对裱、瓦楞对裱)(烫印机、模切机)(卡纸对裱机、瓦楞对裱机)模切贴窗糊盒包装产品(模切机)(贴窗机)(糊盒机)一、上光上光: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的上光油,经流平、干燥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起到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刷光泽的作用。1、光油材料的不同,上光可分为以下几种:油性上光、水性上光、UV上光、其他(上消光油、上压光油、上吸塑油、上背胶等)。2、上光的加工艺不同,上光可分为以下几种:连机

2、上光、脱机上光、满版上光、局部上光等。3、经常出现的缺陷:上光粘脏、光油不匀、光泽度差、上光擦伤、上光桔皮、让光偏位等。二、覆膜覆膜:是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粘覆到印刷品表面,起保护及增加光泽作用。用于覆膜的薄膜主要有: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酯等,厚度在12-20μm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宽度,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新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其优点是透明度高,光亮度好。1、按覆膜胶的不同可分为:油性覆膜和水性覆膜两种。2、按光亮的效果可分为覆光膜和覆亚膜两种。3、经常出现的缺陷:覆膜折皱、覆膜不牢、覆膜花白、膜面划伤等。三、压光压光:在上光机上

3、涂布压光油后再经过压光机压光处理,从而改变干燥后的上光涂层的表面状态,形成理想的镜面效果。常用于一些高档印刷品的表面处理。1、压光油的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油性压光油、醇性压光油和水性压光油。2、按压光时需要的温度高低可分为高温(热)压光和低温(冷)压光。3、经常出现的缺陷:压光发花、压光痕印、粘脏等。四、烫印烫印:是用加热、加压的方法,将电化铝箔烫印到纸张或膜上的加工方式,电化铝就其颜色品种而言,以金色最为普遍,故常称之为“烫金”。1、按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低可将烫印分为自动烫印和手动两种。2、烫印也可做出凹凸效果。3、经常出现的缺陷:烫印偏位、烫印残缺

4、、烫印糊版等。五、凹凸凹凸:是指将印刷品置于凹版和凸版之间,通过较大压力压出浮雕状凹凸图文的加工方法。可以提高印品的立体感。1、凹凸的阴模(底模)常用石膏粉来做,也可用树脂版做。2、精度要求高的产品阴阳模都可用铜版做。3、经常出现的缺陷:凹凸偏位、凹凸面(纸张)破损等。六、对裱对裱: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纸板,通过粘合剂的作用,粘接在一起,以增加某些物理性能,如厚度、强度等。1、对裱可分为卡纸对裱和瓦楞对裱两种。2、对裱使用的胶水有白胶(聚醋乙烯,俗称木工胶水)和淀粉类胶水等。3、经常出现的缺陷:对裱分层、对裱脏污、对裱错位、对裱翘曲等。七、模切模切:是以

5、钢刀或钢线排成模框(或用钢板雕刻成模),在模切机上将纸张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的加工方法。1、按照钢刀从印面的切入方向可分为正切和反切两种。2、按折线的效果不同可将折线分为压痕线、半穿线及压痕线与点齿混合线。3、经常出现的缺陷:模切偏位、模切爆角、模切爆线、模切痕线不饱满、点齿过浅等。八、糊盒糊盒:将纸盒两侧(糊边)在粘合剂的作用下粘合在一起。完成这一动作可以用机器(自动糊盒),也可以用手工(手工糊盒)。1、根据运输时纸盒状态不同可将纸盒分为折叠盒和立体盒。2、根据盒型的不同可将纸盒分为锁底盒、异型盒、直线盒等。3、经常出现的缺陷:糊盒错位、糊盒外粘、糊

6、盒内粘、糊盒脱胶等。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