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ID:1983829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6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1页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2页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3页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4页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授课人:李玉山  时间:2005年4月12日  地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13班  师:刚才和几个同学聊天时提到了朱光潜,我很吃惊,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美学大师。(有生笑)你笑什么呢?  生1:笑他们孤陋寡闻。  师:这么说……好,请你给他们上一课。  生1:朱光潜是一位美学大师,《谈美书简》是他的代表作。  师:你读过《谈美书简》吗?  生1:没有。我这本《三国演义》后面说这是高中生应该读的一本书。(生笑)  师:不要笑,他那本《三国演义》是

2、高中生必读书系列中的一本。你能主动读课外书是很好的习惯,而且还能注意到封底的书目,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谈美书简》将作为同学们的暑假阅读书。还有谁了解这位美学大师的更多情况?  生2:好像您曾给我们说过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出世”和“入世”的。  师:“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2:应该是淡泊名利,认真做事吧。  师:你说得不错。朱先生的这句话也应该成为当今世人的处世准则。物欲膨胀,功利至上,很多人的心浮躁了,缺少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朱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一生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

3、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读他的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严谨认真。请大家查字典,解释“咬文嚼字”。  生3: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这不是个好词儿,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快速读课文,看一看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划出相关内容。  (生读5分钟)  师:哪个同学来?  生4: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咬文

4、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师: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一种……态度,什么样的态度?你来。  生5:(翻书)“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生:谨严)是“谨严”。  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  生6:炼字。  师:具体说说。  生6:他举了郭沫若修改台词的例子。  师:怎么改的?  生6:“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5、  师: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大家读一读,比较比较。  (生读)  生7:好像改后的句子更痛快。  师:感情更强烈。其实这是句式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假如有个同学就是你自己吧惹父亲生气了,你父亲要赶你出去,他是怎么说的?  生8:什么也不说。(生笑)  生9:滚出去!  生2:一边去,别让我看见你。  师: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层次,他们的语言是不同的。只要注意观察,细细推敲,就一定能找到最恰当需准确的语言。哦,朱先生也举了“推敲”的例子,谁能谈谈你读了朱先生的“推敲”后的感受?  生10

6、:原先一直以为用“敲”比“推”好,现在知道了用“推”也可以。  师:关键要看当时的情境。大家再把这段文字“推敲”一下,说说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些?(投影《题李凝幽居》)  (生看书,读诗约3分钟)  生1:这首诗我不太懂。应该是贾岛去拜访李凝,怎么多了个和尚。是不是李凝是和尚?(生笑)  生11:“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我也不明白。  师:读诗需要联想和想象,这也是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一点。他认为,要想准确运用语言,或者准确理解诗文的内容,必须“善用联想”。看起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太理解,要“推敲”就不太容易了。高

7、二有两个单元的古诗鉴赏,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走进诗歌鉴赏的大门。我今天只想强调一点,读诗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之间的空白加以填充,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  生2:我有些明白了,贾岛是走动的。  师:对,诗歌中的“我”有时是定点,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时是移动的,如这首诗。说下去!  生2:他去拜访李凝,可李凝不在,他就回来了,并说改天再来。  师:你说得不错。首联是贾岛来的途中所见,颔联是到了李凝家门,颈联是归途中所见,尾联是抒发感慨。  生12:这个“僧”是谁?  师:我理解应该是贾岛自己。贾岛早

8、年因家贫出家为僧,后还俗。贾岛到了李凝家门口,门关着,他就“推”或者“敲”。  生12:没有寺庙?  师:我认为没有。  生12:“推”好还是“敲”好?  师:这要看李凝与贾岛的关系如何了,你到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的宿舍用不着敲门吧?或者“推”而不开才改为“敲”。  生12: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