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

ID:19847883

大小:1.0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06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_第1页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_第2页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_第3页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_第4页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横纹肌溶解症ppt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横纹肌溶解症和济医院肾内科郭广庆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8岁,某部队院校新学员,高三期间很少体育锻炼。某年8月27日由外地来京入学,旅途劳累。8月29日白天在室外作体能训练,包括单、双杠各10次,俯卧撑、仰卧起坐各40次,于当晚出现腰痛、腹痛。8月31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9月1日门诊查血肌酐249.5umol/L,尿素氮13.49mmol/L;尿蛋白25mg/dL、潜血阳性,红细胞阴性。9月2日住院,血压160/100mmHg,腹部两侧压痛,双肾区叩痛;血肌酸激酶2492U/L,血尿酸474.6mmol/L,血肌红蛋白14

2、0ng/mL。经静脉补液、碱化尿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体征逐渐消失,血压120/80mmHg。9月12日复查血肌酸激酶126.7U/L,肌酐82.9umol/L,尿素氮4.45mmol/L,尿酸321.0mmol/L,尿常规阴性。9月13日痊愈出院。诊断:一)?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二)?急性肾衰竭一、定义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内容物崩解后释放入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二、病因致病药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横纹肌(骨骼肌)损害,轻者表现为肌肉疼痛和乏力,重者出现横纹

3、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降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横纹肌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致横纹肌溶解症。致病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β2受体激动剂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这类药物的高动力作用如震颤和激动等致横纹肌损害有关。苯丙胺(安非他明)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其他因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锂中毒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恶性高热和神经镇静剂恶性综合征(NMS)乙醇急性横纹肌溶解症运动引起不科学的运动

4、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运动后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ciseinducedrhabdomyolysis,EIR)。三、发病机制肌肉损伤的机制1)机械性损伤;2)缺血再灌注损伤;3)热损伤;4)脂质过氧化损伤;5)肌细胞钠和钙离子超载。并发肾损伤的机制1)肌红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2)肌红蛋白的直接肾毒性;3)肾脏缺血:低血容量或脱水、酸性尿是肌红蛋白尿诱发ARF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存在低血容量和酸性尿,肌红蛋白只有很小的肾毒性,但当这两种情况存在时它就可以通过上述机制导致肾损伤。四、

5、病理生理改变横纹肌溶解症在微观上发生的根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细胞内外的各种电解质紊乱。各种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是不均匀的,钠、钙、氯、碳酸氢根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外,而钾、镁、磷酸盐离子则主要位于细胞内。EIR细胞水平变化变 化后 果从胞外流入胞内的物质水低血容量、细胞水肿钠离子血循环不稳、前期肾衰、急性肾衰氯离子钙离子低钙血症、钙沉积于受损肌细胞EIR细胞水平变化从受损的肌细胞流出的物质钾离子高钾血症、心脏毒性磷酸盐离子高磷酸盐血症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代谢性酸中毒、尿酸症嘌呤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肌红蛋白肾毒性凝血激酶和纤溶酶原弥漫性毛

6、细血管内凝血(DIC)肌酸增加肌酸与尿氮的比率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包括原发于横纹肌溶解所致的表现和继发于电解质紊乱、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表现。原发于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痛、乏力和深色尿。可发生在局部肌群,也可以是全身广泛性的。部分患者的症状出现在大腿、腓肠肌、腰部肌群。触诊肌肉有“注水感”,尿色异常也常为EIR的起始症状,根据尿中肌红蛋白含量不同,尿液可为洗肉水色、浓茶色、酱油色,深浅不等。ER的临床症状、 实验检查和相关并发

7、症表 现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肌肉组织的无力、触痛、全身不适以及恶心相关病史挫伤、撞伤、缺血、肾损害、严重感染、深度烧伤相关并发症血清或尿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凝血障碍临床症状、 实验检查和相关并发症急性肌萎缩肌肉组织体积减小、心或肺功能衰竭肌红蛋白尿性肾衰少尿性或非少尿性肾衰、肌红蛋白尿、尿分析有管型、低pH、尿酸盐结晶等血清电解质变化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病的阶段、干预措施等可有高或低钾、钙、磷酸盐离子浓度临床症状、 实验检查和相关并发症其他血清学变化肌酸激酶显著增高(特异性指标)、肌红蛋白增加,尿氮与肌酸比为

8、6:1凝血试验:有凝血障碍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六、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清酶学检测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一般认为,CK超过正常峰值5倍及以上对横纹肌溶解有诊断意义。有人认为它的峰值还可作为评定预后的预测指标。CK有3种同工酶,CK2MB,CK2BB,C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