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

ID:19856803

大小:1.02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7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_第1页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_第2页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_第3页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_第4页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microRNAs的平均长度23nt左右,所以miRNA引物设计与常规引物设计存在很大差别,以下讲解一下整个miRNA引物设计的过程加上实验流程,以帮助大家对各方面的学习。首先,引物设计之前先介绍miRNA反转录合成cDNA的过程。我们拿经典颈环序列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作介绍。打开DNAstar软件的PrimerSelect;file打开下拉菜单;打开EnterNewPrimer…;粘贴颈环序列;点击OK。颈环结构已经输入,下面查看颈环结构

2、回形成的那些发夹结构。选择颈环结构(鼠标点一下);点击Report下拉菜单;选择PrimerHairpins。第一个发夹结构是实验所需的结构(dG=-20.4kc/m)。下面结合has-miR-122-5P合成cDNA的具体过程讲解has-miR-122-5P:UGGAGUGUGACAAUGGUGUUUGU将U转T,方便后面使用:TGGAGTGTGACAATGGTGTTTGTmiRNAs的颈环结构引物:是将miRNAs的3’端后6位碱基反向互补添加到经典颈环结构的3’端形成的结构。(自己根据后面图片想一下原因,加6个碱基为经验所授)has-miR-122-5

3、P的后6位:GTTTGThas-miR-122-5P的后6位的反向互补序列:ACAAAC颈环引物序列:5’-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ACAAAC-3’查看形成的发夹结构(方法前面有讲)看一下miRNA和颈环引物在一起会是怎么样子:在含反转录酶及适当的条件下,miRNA和其颈环引物将会合成cDNA链: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ACAAACACCATTGTCACACTCCA查看cDNA结构:我们知道了cDNA的合成过程和序列,同时学习了m

4、iRNA的反转录过程。下面进入重头戏,教大家如何进行miRNA引物设计。首先如果你的前面实验是芯片的就在miRbase上再查看核对一遍,如果是测序实验的需要将miRNA的名字3p或5p及之前的部分复制到miRAN上查找完整序列。将得到的miRNA完整序列复制到一个excel表中,然后使用查找替换将U改为T(一定要记住改换,要不然primer5.0是不认U的)。为了后面引物设计方便,需要以miRNA序列构建引物,所以需要将miRNA的cDNA的反向互补序列找出。使用primer5.0。打开File下拉菜单;New;DNASequence。由于正规设计过程中不会

5、先把cDNA序列找出来,所以直接操作过程为先将miRNA序列(U改T)输入,再输入颈环结构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复制miRNA序列(U改T);点击primer5.0序列框,使用组合键“Ctrl+V”粘贴序列;选择正向序列。复制颈环结构序列;点击primer5.0序列框,使用组合键“Ctrl+V”粘贴序列;选择反向互补序列输入ReverseComplemented。到这一歩cDNA的反向互补序列已经输入完毕,下一歩是在primer5.0上进行引物设计。1.在序列前面输入9个N(这个是个人习惯,也有人是6个或以上的A,也有人是不输入就直接设计引物的),因为miRN

6、A序列太短,很多时候不能设计出符合实验需要的miRNA,所以在设计正向引物时,一般需要加入3-6个碱基,最多时加入8个碱基,以满足正向引物的设计;2.点击Function框下的Primer,开始设计上下游引物;1.有经典颈环结构自然也就少不了常用的下游引物,一般使用CAGTGCAGGGTCCGAGGTAT;CGCAGGGTCCGAGGTATTC。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在颈环序列中前后移动碱基设计下游引物;2.自动跳出的显示框中默认选择的是下游引物,正好符合先将常用下游引物输入的操作。下游引物相当比较固定,先输入下游引物对整个引物设计能够提高设计效率。3.点击框内的

7、EditPrimers;选择所有引物序列;使用组合键“Ctrl+V”输入下游引物,输入方式为反向输入Reversed;点击OK;点击Analyze分析引物基本信息;点击Prime寻找引物在序列里结合部位;点击OK确定下游引物;1.点击上下游转换键(图示),开始设计上游引物;点击EditPrimers;2.去除前面的9个N;点击Analyze;点击prime;查看前面不添加序列时的上游引物状况如何。在这里的主要问题是Tm值太低,第二个问题是长度稍短。1.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前边添加的序列已GC为主,且在加GC序列时如果序列中间不以AT隔开则TM值上升比值高,同理加

8、AT序列。不要出现GCGC、ATAT、GCCG、或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