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

ID:19858502

大小:2.4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7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_第1页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_第2页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_第3页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_第4页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材多用屠呦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作文(60)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作文解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浙江卷自04年自主命题开始,都是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第一次。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文脱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新材料作文因其“新”的特点,容易给考生设置一些无形的障碍。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可能偏题。第二,必须考虑绿叶与根的双元

3、关系、辩证关系。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是相互的。有很多考生应该会提炼出“感恩”的观点,比如“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等等都可以,但是像一般的帮助别人,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情人之间的互相体贴,陌路人一个友情的微笑,身处尴尬时一份温馨的怜悯等等就与材料中的“感恩”之味有点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第三,要写好这篇文章,对考生的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近几年浙江省命题导向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激活学生库存

4、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如果考生能超越“感恩”,能从材料中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给予与吸收,及再给予”,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比如“乡愁的文化心理”等,则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容易得高分。总之,在全国大范围一片话题与命题的作文大潮中,今年的浙江卷昂扬走在“新材料作文”的行列,与全国卷Ⅱ及上海卷一起,情理兼重,相信积极参与生活,思考生活,注重生活积累与情感积淀的考生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理想与信念处世与为人智慧与哲思成长与奋斗道德与修养情感与志趣社会与现象自然与启迪生平简介屠

5、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1948年,宁波效实中学;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代号523。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协作组。屠呦呦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

6、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他们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呢?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 这就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乙醇来提取青蒿素。温度正是青蒿素(青蒿素到了1972年才

7、获得命名,此时研究组尚不知其化学结构)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1971年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如今青蒿素成为传统中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在人类抗击疟疾的战斗中,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被很多国家称为“东方神药”。主要成就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卡罗琳斯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的奖项分成两部分:一半授予爱尔兰和日本科

8、学家,表彰其在治疗蛔虫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