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

ID:19870815

大小:47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7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_第1页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_第2页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_第3页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_第4页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建国急性疼痛治疗进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疼痛治疗的进展徐建国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根据疼痛性质,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手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心血管影响呼吸系统影响消化系统影响泌尿系统影响内分泌和代谢影响近年来特别注意到对免疫的影响和急性痛转为慢性痛的发病率和机制手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疼痛使免疫下降,不同的镇痛药物对免疫的影响不一,是否与术后肿瘤转移和免疫机能下降相关。各种手术有不同的术后急性痛转为慢性痛的发生率,不同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急性痛转为慢性痛的抑制作用是否不同。手术

2、后疼痛的不良影响统计表明小到腹壁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2%-56%,常持续半年至数十年之久,并可引起行为,心理和精神改变。术前有重度疼痛和精神抑郁是触发术后疼痛转变为慢性的相关因素。外周和中枢敏化是术后镇痛关注的焦点之一手术伤害性疼痛有四重外周机制创伤后外周伤害性Aδ和C纤维直接受损,导致异位放电。细胞内高浓度的H+和K+等释出细胞外,对细胞膜上的神经纤维疼痛受体激动。炎性反应导致的致痛物质(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释放,激动外周伤害感受器,导致痛阈降低。组织和神经修复过程中

3、,神经生长因子等过度表达。超前镇痛目的:抑制术前炎性反应和制止中枢敏化;降低术后止痛药用量。当前研究结果:与术后给予相同的镇痛药物比,尚不能肯定术前给止痛药有更好的节阿片作用。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的结果多在动物试验中证实。超前镇痛对术前有炎症和疼痛的患者应在术前即采用镇痛措施已无疑问,至于对无痛的患者也应采用预防性镇痛,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采用镇痛措施,是否更有助于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仍存在着争论和大量相互矛盾的报道。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实验证明有效: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惊厥药物;中枢下行性疼痛抑制药曲马多;有效的神经阻滞

4、、局部浸润、表面麻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有一定作用机制但不能完全制止敏化:COX2抑制药;在中枢产生NO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效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丙泊酚、咪唑安定等镇静催眠药。多模式镇痛是术后镇痛的必然趋势采用多模式镇痛的理由:镇痛机制复杂,位点多,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作用在所有位点。目前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仍为阿片类,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和副作用均与剂量相关,达到镇痛尤其是运动时镇痛,必然出现严重副作用。多模式镇痛的原则镇痛机制互补(作用在镇痛相关不同受体或不同部位)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副作用不相加或反

5、而减少不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非甾体类消炎药不同时使用作用时间和机制重叠的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最常用药物配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特异性COX2抑制药与阿片药物配合是术后镇痛尤其是制止中重度疼痛的最常用配方。两类药物配合,可发挥止痛协同或相加作用,在大手术节吗啡25%-40%,若三种药物合用可节吗啡60%-70%,明显降低阿片副作用。环氧化酶同工酶理论已发现三种COX同工酶:人COX-1基因长22.5kb,定位于9号染色体9q32-33.3,由11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构成。人COX-2基因长8.3kb,

6、定位于1号染色体1q25.2-25.3,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构成。人COX-3基因长5.2kb,定位于9号染色体,保留了一个内含子,晶体结构尚未确定。COX-1和COX-2的生理和病理功能COX-1在生理条件下表达于所有细胞,酶表达量相对稳定,受刺激后表达仅上升2-4倍,主要存在于血管、肾脏、胃和脑中。COX-2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检测不到,主要存在于脑、脊髓、睾丸、小肠粘膜等组织。受内毒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刺激,mRNA于30min内迅速增加,保持6-8小时,24小时后恢复正常,表达可上调10-80倍。中枢敏

7、化中枢敏化在提高伤害性刺激的痛敏感性上起关键作用。正常低于伤害性感受器阈值的刺激产生痛觉,以及非伤害组织区的痛敏都是中枢敏化所造成的。中枢敏化的特点:存在上扬现象(wind-up)和长时程增强效应。COX-2和中枢敏化COX-2表达上调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相伴;COX-2表达上调会激活胶质细胞,促使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NO,炎性前列腺素,影响中枢敏化形成;实验表明,创伤后脊髓COX-2蛋白表达出现在伤后2-6小时,而伤后痛阈在30min内已降低,认为脊髓结构性COX-2在痛敏中起重要作用。但也有人认为,是其他体液因素介导

8、,如IL-6、IL-1β等,后者在脑脊液中升高更快(2h内),且幅度高(50倍以上)。COX-1和外周与中枢敏化外周神经损伤后,外周和脊髓COX-1表达会上升动物实验表明,脊髓背角灰质和白质中,COX-1表达于胶质细胞中,在脊髓腹侧,表达于运动神经元内。在术后切口痛模型中,COX-1的受体表达2天后达峰,NSAIDs药物有效增加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