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

ID:19883384

大小:306.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07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_第1页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_第2页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_第3页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_第4页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生物因素2、物理因素3、化学因素4、锐器伤5、抗肿瘤药6、心理、社会因素7、其它相关因素生物因素1、主要指微生物因素,包括八大类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2、医院——病人聚集场所,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3、病人呼出的气体、分泌物、排泄物、血液通过各种传播途径疾病。4、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物理因素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受辐射、触电、烫伤、碰伤、噪音等损害的危险。化学因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是护士经常接触的化学物品。尤其

2、是含氯消毒液和戊二醛对皮肤和呼吸道有损害。可引起手部皮炎和支气管哮喘。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害,不仅损伤皮肤黏膜,还会通过血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这种职业暴露引起的各种感染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抗肿瘤药物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对肿瘤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疗效,这些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在损害正常组织细胞,而护士是直接和间接的药物接触者,天长日久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理、社会因素护士需经常倒班,护理工作处于紧张状态,而且长期面对病患、意外伤害及死亡等悲伤等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之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期望

3、值增高,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加;酗酒、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都增加了护士的工作紧张感和职业风险。其它相关因素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差,缺乏职业防护意识,职业暴露频率高,防护措施不健全,缺乏防护用具,缺少疫苗免疫预防措施不到位等。二、职业防护措施1、教育与培训2、管理制度健全3、具体防护措施教育与培训1、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管理,动员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参与,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他们的职业安全。2、呼吁社会尽快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范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列入继续医学与护理学教育计划中,使

4、医护学生在学校内即树立起职业防护的安全意识。3、加强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减少护士的职业暴露,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4、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在国际上被很多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据研究证明,定期进行在职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有效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制定预防对策,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预防标准。全面的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暴露中的高危因素。2、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具体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制度及补救措施。如2004年卫生部颁布了《医

5、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既暴露后的处理有了依据。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医疗危险品的警示标识(黄色)。4、医院应确保提供手套、口罩、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一次性擦手纸等物品的供应。在洗手池旁张贴六部洗手法,制定医疗垃圾处理流程、针刺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具体防护措施1、洗手2、戴手套3、接触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4、正确处理传染病人被服及分泌物。5、针刺伤的防护6、化学因素的防护7、环境的监测与控制8、噪音和

6、辐射的防护9、严格进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10、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11、缓解社会、精神压力12、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手的防护1、洗手: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的洗手法可是细菌减少。根据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正确的掌握六部洗手法,定期做手卫生监测。2、戴手套可直接减少皮肤黏膜损伤和手被患者血液污染的机会。针刺入手套,过两层有弹性的手套,再刺入皮肤,可降低其感染率约50%以上。接触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凡参与治疗、转移和隔离的确诊和疑似SARS、禽、猪及

7、甲型H1NI流感的医护人员,应按照传染病医疗常规穿隔离衣,戴特制口罩、手套、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具后方可进行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戴、摘口罩前应彻底洗手。对艾滋病、肺结核、甲肝、乙肝等传染病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正确处理传染病人被服及分泌物1、触摸、传送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清点扰动操作,以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也可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一旦污染应避免继续污染其他周围环境。污染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2、病人的被服要经常在日光下暴晒,若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应及时装入袋中另

8、行消毒。3、收集的患者血液、痰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应使用有效氯消毒后方可排放。对被的分泌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