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诊断和治疗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

ID:19888465

大小:300.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07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_第4页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风湿科刘继文一、概述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S),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炎症性的全身疾病,白塞病的主要靶器官是皮肤粘膜,作为系统性疾病它可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教授Behcet首先报道一组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三主征的独立性综合征,后人称为白塞病或白塞综合征。其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本病临床广泛而复杂。除三联征外,还常出现全身各系统损害。1989年9月第五届国际白塞病会议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本病在世界各地均

2、有报道,但以地中海沿岸,中东、东亚多发,日本和我国北方也是高发区。患病率各地区有较大差异。除地区差别外,与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也相关联。二、临床表现本病是一全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4,发病年龄在4-70岁,主要在16-40岁的青壮年。各系统受损发生率(据福代良一统计):口腔溃疡100%皮疹90%外生殖器溃疡77%眼损害79%中枢神经系统28%消化系统20%心血管系统15%关节15%发病类型:急性发病慢性发病主要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如下:(一)复发性口腔溃疡部位:舌尖、齿龈、上下唇内侧、颊粘膜、单发

3、或多发。特点:先为“小结节”后发展成溃疡,呈米粒至黄豆大小,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楚、但不整齐,深浅不一,表面有淡黄色覆盖物,周围可见红晕,多于1-2周内自然愈合,不遗留疤痕。(二)复发性外阴溃疡部位:除龟头、阴道、大小阴唇和尿道口粘膜外,阴囊、阴茎、包皮、肛旁和会阴等皮肤亦常发生。特点:比口腔溃疡大而深,数目少、疼痛重、愈合慢、反复发作次数少,两次发作间隔期长。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易发阴道大出血。(三)各型皮肤损害1、结节性红斑:部位:多发生在小腿伸侧,呈对称性。特点:每次几个至十余个,呈蚕豆至胡桃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隆起的皮下结节,初起鲜红色、发热有

4、触痛,几天后变暗红色,消退后表面留有色素沉着。易再发,新旧不同形态损害同时存在。“红晕现象”:结节损害中央微高起,周围有较宽的红晕、愈向外周红色愈淡,称红晕现象。具有特征性,有辅助诊断价值。2、毛囊炎样损害部位:头、面、胸背、下肢及阴部皮肤。特点:有较大的浸润性硬结样基底、中央呈丘疹或小结节状高起,其顶端为较小的脓点,周围有较宽的红晕,具有特征性,小脓点细菌培养阴性,抗菌素治疗无效。故带脓点的毛囊炎有辅助诊断价值。3、多形性红斑样、环状红斑样、以及丘疹坏死性结核菌疹样损害。部位:头面、四肢末端特点:红色丘疹、隆起结节、红色斑等多种形态表现,反复发作。4、

5、皮肤针刺反应,是本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特点:无菌针刺皮肤24-48小时发生毛囊炎样皮疹或脓疱疹,为米粒至樱桃大小不等,约一周消退。针刺反应与疾病活动有明显关联,把它作为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的重要依据。(四)眼部病变:可先发一侧,而后累及对侧。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等,眼球各组织均可受累,如角膜炎、巩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因反复发作、病情复杂、甚至失明或继发白内障、青光眼等,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五)神经系统损害:白塞病侵犯神经系统又称神经白塞病。部位:部位广泛,大脑、脑干、小脑、脊髓、脑膜、

6、颅神经等均可受累,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最多,大脑多于脊髓;脑神经多于脊神经;白质病变多于灰质;运动障碍多于感觉障碍。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可只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或在不同时期累及不同部位,可呈局限性,也可为弥漫性,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又无典型性,主要表现为复杂的神经和精神症状。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失语、痴呆、下肢肌无力、麻木、偏瘫、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脑膜脑炎型、脑干型、器质性精神病症状型、良性颅压升高型及脊髓损害型等。(六)关节病变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四肢大小关节、脊

7、柱和腰骶关节均可受累,表现为非对称性的单个或少数关节疼痛,以四肢大关节为多,以膝关节尤多,主要为酸痛,或呈一过性,关节红肿少见。尽管反复发作,能自行缓解,无日渐加重趋势,也不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七)消化道损害:自口腔至肛门均可受累,称为胃肠白塞病。日本文献统计2520例BD,出现消化道病变约占21.5%。国内报导消化道表现发生率为50%。主要为溃疡性病变;在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吞咽困难和疼痛,上腹部饱胀、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便血、腹泻、便秘等。(八)心血管损害可累及各种动脉和静脉,基本病变是血管炎,静脉受累较动脉多见,小血管多于大血管。动脉病变主要为动脉内

8、膜炎,可引起管腔狭窄、闭塞,导致缺血和动脉瘤形成。中等以上的大动脉及其分支均可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