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

ID:19892136

大小:14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7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_第1页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_第2页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_第3页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_第4页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殷雪昭毕业论文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传统节日里的地方风俗——以豫西端午节为例姓名殷雪昭学号11092031050院系历史系专业文化事业管理年级2011级指导教师赵会莉2014年月日目录摘要:4第一章端午节的来历及豫西端午节风俗5第一节端午节的来历5第二节豫西端午节风俗5第三节端午的其他习俗6第二章豫西端午节风俗的现状及产生原因8第一节豫西端午节的现状8第二节豫西端午节现状的产生原因8第三章豫西端午节风俗的发展策略及方法10第一节三对关系10第二节发展好一个产业1013摘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传统

2、节日习俗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影响国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社会的发展。本文以豫西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为例,介绍豫西端午的习俗,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发展和保护豫西端午地方风俗,这对保护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发展地方经济和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节日习俗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在增强国威,加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传统节日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以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

3、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熠熠生辉。端午节以其独特的节日象征符号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研究地方的端午习俗,对于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开发以及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习俗;豫西端午节习俗;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开发;地区经济13第一章端午节的来历及豫西端午节风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风俗和来历也是家喻户晓,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不同的地区的过节方式是不同的,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端午民俗。豫西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和气候原因,不能像其他地区那样吃粽子,划龙舟,但是也根据自己的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第一

4、节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又被称为端午祭,后据查证应该是端午祭被成为了端午节,究其原因的话,应该是,原本就有端午祭的节日祭祀,端午祭原本是在我国古代时期的一种祭拜节日,有说是祭拜屈原的,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5、。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又说是端午祭是祭拜伍子胥的,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6、,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本来这一个端午又叫“节”也叫“祭”有着双重的含义,可是由于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端午祭,被有着同样节日背景的韩国抢先注册了,所以,端午节也就成为了华夏子孙的唯一称谓了。第二节豫西端午节风俗在端午这一天各个民族和各

7、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庆祝祭拜方式和活动,而大家永远不变的却要吃粽子,这个纪念方式就连不产竹子的北方也已经墨守成规的传承沿袭了这一端午特色。但是,豫西地区除了粽子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更有特点的纪念端午的特色食物—槲包。槲包是用豫西周围山上特有的一种槲叶,包上黍米,煮出来的美味佳肴。槲包极具地域特色,因为豫西一带只有卢氏、鲁山、栾川、西峡等少数县的山上才长这种槲叶。槲叶在上世纪90年代曾出口日本,经脱水后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很受欢迎。整个河南地区,只有豫西人吃槲包。外面的朋友进山后也对这种特有的端午食品很是好奇,因为不知道槲包的真是写法也就是谐音叫做“胡包”

8、13了。据说:南方人还有其他北方人吃的粽子,和卢氏的槲包一比,简直就象白开水一样乏味。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曹靖华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粽香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