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课件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

ID:19896553

大小:1.60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07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_第1页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_第2页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_第3页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_第4页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概述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能损害角膜色素环概述肝豆状核变性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1985年WD基因被精确定位于13q14.3,1993年WD基因被克隆。WD是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证实ATP7B基因突变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病因及发病机制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表达产物P型铜转运ATP酶(ATP7B酶)位于肝细胞Golgi体,负责

2、肝细胞内的铜转运。由于其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不能将多余的铜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出去,使过量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沉积而致病。然而ATP7B酶如何改变导致发病至今仍未阐明此外尚有数十种蛋白如“伴侣蛋白”与WD的发病相关,它们对WD的发病究竟起什么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病因及发病机制肝豆状核变性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肝、脑、肾和角膜外表及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切面节或假小叶,病变明显者似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细胞常有脂肪变性,并含铜颗粒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变致密,线粒体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断裂肝脏病理肝豆状核变性脑部:以壳核最明显,壳核最早发生变性,其次为苍白球及尾状核,壳核萎缩,岛

3、叶皮质内陷,壳核及尾状核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形成空洞大脑皮质:亦可受累镜检可见壳核内神经元和髓鞘纤维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其他受累部位镜下可见类似变化大脑病理肝豆状核变性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质,有棕黄色的细小铜颗粒沉积角膜病理肝豆状核变性多数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迟至成年期,发病年龄5~35岁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1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9岁少数可以急性溶血性贫血、皮下出血、鼻出血、关节病变、肾损害及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起病多较缓慢,少数可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系统症状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样动作肌张力障碍

4、怪异表情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屈曲姿慌张势步态20岁之前起病常以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为主,年龄更大者常表现震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神经损害皮质功能损害小脑损害锥体系损害下丘脑损害进行性智力减退、注意力散漫等,晚期可发生幻觉等器质性精神病症状肥胖、持续高热及高血压,少数患者可有癫癎发作症状常缓慢发展,可有阶段性缓解或加重,亦有进展迅速者,特别是年轻患者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肝脏症状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群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肝肿大或缩小、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黄疸、腹水、蜘蛛痣、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昏迷等10%~30%的患者

5、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少数患者表现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而无任何肝症状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如淡漠、抑郁、欣快、兴奋躁动、动作幼稚或怪异、攻击行为、生活懒散等少数可有各种幻觉、妄想、人格改变、自杀等临床表现精神症状肝豆状核变性眼部损害K-F环95%~98%患者有K-F环。K-F环是本病最重要的体征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图12-1角膜K-F环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皮肤色素沉着,尤以面部及双小腿伸侧明显出现肾性糖尿、蛋白尿、氨基酸尿、肾小管性酸中毒骨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肌无力、肌萎缩、其他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

6、蓝蛋白及铜氧化酶活性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重要诊断依据之一但应注意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还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某些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血清铜蓝蛋白值与病情、病程及驱铜治疗效果无关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映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其意义与直接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相同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活性人体微量铜血清铜14.7~20.5mol/L90%患者血清铜降低诊断意义较铜蓝蛋白略低与病情、治疗效果无关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尿铜24小时尿铜含量服用排铜药物后尿铜体内蓄积铜大量排出后,尿铜含量这些变化可作为临床排铜药物剂量调整的参

7、考指标口服青霉胺后正常人和未经治疗的患者尿铜均明显增高,但患者比正常人更显著,可作为本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肝铜量诊断Wilson病的金标准之一绝大多数患者肝铜含量在250g/g干重以上(正常50g/g干重)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肝肾功能肝损害: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总蛋白降低、γ-球蛋白增高肾功能损害:尿素氮、肌酐增高及尿蛋白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影像学检测CT显示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大脑皮质萎缩MRI显示双侧豆状核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X线平片可见骨质疏松、骨关节炎或骨软化,最常见受损部位在双腕关节以下辅助检查肝豆状核变性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