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

ID:19897598

大小:1.5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7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_第1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_第2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_第3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_第4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月院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预防措施 标本采集2015年4月妇产科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

2、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

3、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其次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等。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占首位,金葡菌、肠球菌等。真菌逐步增多。危险因素:年龄>70岁,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差,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VAP.原有肺部疾病:慢阻肺等,气道黏膜受损,清除机制下降。基础疾病口咽部定植误吸医源性因素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管导致误吸、反流药物因素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不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

4、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因素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减少外源性污染 降低保护胃粘膜的特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泌物引流和气管导管无菌技术口腔护理VAP预防措施抬高床头清理呼吸道防治应激性溃疡手卫生物品器械消毒空气环境消毒隔离营养支持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尽早拔管无菌吸痰早期活动痰细菌培养SOP标本的采取:一、自然咳痰的要求1、患者清晨留取,留取之前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2、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无菌生理盐水)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3、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容器中。4、标本量≥1ml,并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

5、前采集标本。5、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二)、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操作。(三)、纤维支气管镜抽吸:常见于肺结核,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抽取。(四)、胃液抽取法:怀疑肺结核可能将痰液下咽时、小儿不配合咳痰时采用。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争取20分钟内送达微生物室。不能即刻送检者保存于冰箱冷藏,不能冷冻,不能超过2h。2、标本验收不合格者,重新留取。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6、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

7、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途径腔外途径:皮肤来源(消毒不彻底);物品及操作污染;腔内途径:血源性感染;接头污染;输液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因素:年龄>80岁;病人基础疾病;导管因素:导管材质(硅胶的好);导管类型(双管感染机会高于单管)穿刺部位:危险由低到高的顺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留置时间:有研究报道,≤10d感染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