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

ID:19906299

大小:1.7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07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1页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2页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3页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4页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觉器官的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一节概述第四节前庭器官第十一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三节听觉器官第五节嗅觉和味觉感受器一、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感觉器官:指感受器和与之相连的非神经性附属结构所构成的感受装置。第一节概述(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概念: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意义:对内外环境中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灵敏和精确的分析。(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概念:感受器可以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概念:感受器在换能过

2、程中,能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变成为不同序列的神经动作电位。类型:1.对外界不同性质刺激的编码2.对外界刺激强度的编码(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概念:是指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分类: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7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AP视觉中枢→视觉第二节视觉器官人眼的基本结构:(二)眼副器眼睑:即眼皮。睑裂、内眦、外眦(麦粒肿)结膜:睑结膜、球结膜

3、、穹窿结膜(沙眼、结膜炎)泪器:泪腺-眼眶的外上方、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球外肌:6条运动眼球和1条运动眼睑的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上内下内内侧外侧下外上外一、眼的折光功能(一)与眼的折光成像有关的光学原理眼的折光系统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眼折光功能的调节远点:正常眼在安静时,正好能使6m以外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眼的视近调节:看近物时,物距小,则像距就要加长,不可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只有通过适当增加折光系统的折光力才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一过程称为眼的视近调节。通过调节反射实现,反射中枢为中脑。1.晶状体的调节:增强

4、折光能力过程:视近物模糊视觉→枕叶皮质→皮质中脑束→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睫状体环行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大,折光力增强→视网膜上成像。注: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2.瞳孔的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1)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即瞳孔近反射。调节入眼光线量。(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射。调节入眼光线量3.眼球会聚:即辐辏反射:视网膜上成像对称,以免产生复视.(四)眼折光功能异常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眼球折光功能过强导致,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前造成的视

5、物模糊。凹透镜矫正。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能力过弱导致,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后造成的视物模糊。凸透镜矫正。散光:由于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导致,光线在眼内不能同时聚焦而造成的视物模糊。圆柱形透镜矫正。老视:静息时折光能力正常,但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凸透镜矫正。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结构特点视网膜的厚度为0.1--0.5mm有四层细胞: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1.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光视蛋白+11-顺视黄醛视蛋白+全反型视黄醛神经细胞冲动感受器电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暗暗维生素A2.视锥细胞的感光

6、换能和颜色视觉色觉的三原色学说: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入眼时,这三种视锥细胞的兴奋程度不同,在中枢则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色觉。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色盲有红绿色盲和全色盲。色弱:指某些人对3种原色反应能力降低。(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项目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分布视网膜黄斑部视网膜周边部联系方式视锥-双极-节细胞视杆-双极-节细胞(呈单线式)(呈聚合式)感光色素有红、绿、蓝色素只有视紫红质适宜刺激强光弱光光敏感度低(强光→兴奋)高(弱光→兴奋)分辨力强(分辨微细结构)

7、弱(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明视觉+色觉暗视觉+黑白觉视力强弱(中央凹为主)(向外周递减)结构特征功能作用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一)暗适应与明适应1.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暗室,最初看不清物体,经一定时间视敏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机制:暗处视紫红质的合成大于分解,视紫红质的量增多。2.明适应:指人从暗室到明亮处,开始时感觉耀眼,不能视物,约1分钟后视力逐步恢复。机制:暗处视紫红质大量蓄积,到明亮处大量而迅速分解,产生耀眼的光感;待视紫红质分解后,对光敏感度低的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开始发挥作用,视力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