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课程论文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

ID:19907753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7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_第1页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_第2页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_第3页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_第4页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纤通信课程论文10204146曾云栋常用的交换技术通常,网络系统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技术有以下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交换技术的基础1.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2.信号数字化技术3.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电路交换的原理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电话交换。在电路交换过程中,主叫终端发出呼叫请求,交换机根据网络的资源情况按照主叫的要求试图连通被叫终端,检测被叫终端状态,并征求被叫用户意愿。如果被叫终端同意接受呼叫,交换机就在主、被叫之间建立一条连接通路,供通信双方传送消息。该连接通路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直到

2、通信结束才释放建立的连接。电路交换的指标体系一、性能指标1.程控交换机的话务能力(1)话务负载能力(2)控制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2.交换机链接用户线和中继线的最大数量二、服务质量指标1.呼损指标2.接续时延三、可靠性指标四、运行维护指标1.故障定位准确度2.再启动次数77号信令体系No.7信令是一种公路信令系统,它采用全双工的数字传输信道传送信令,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的通用的信令系统。它采用模块化的分层协议结构,实现了在一个信令系统内多种应用的并存。No.7信令系统基本功能结构由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M

3、TP)和面向不同应用的用户部分(UP)组成。No.7信令网就是一个专门用于传送信令信息的网络,它采用了一些不同于业务网的组网技术和可靠性机制,以确保信令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运行。No.7信令系统凭借其稳定、高效、承载业务多样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信令方式。1980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InternationalTelegraphandTelephoneConsultativeCommittee,现为ITU-T)通过了No.7信令技术规程的黄皮书,并于1984年的红

4、皮书、1988年的蓝皮书和1992年的白皮书三次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在,No.7信令已经成为最适合在数字通信网中使用的公共信道信令技术。分组交换的原理分组交换原理与报文交换类似,但它规定了交换设备处理和传输的数据长度(称之为分组)。它可将长报文分成若干个小分组进行传输,且不同站点的数据分组可以交织在同一线路上传输,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可以固定分组的长度,系统可以采用高速缓存技术来暂存分组,提高了转发的速度。分组交换方式在X.25分组交换网和以太网中都是典型应用。在X.25分组交换网中分组长度

5、为131字节,包括128字节的用户数据和3字节的控制信息;而在以太网中,分组长度为1500字节左右(较好的线路质量和较高的传输速率,分组的长度可以略有增加)。分组交换实现的关键是分组长度的选择。分组越小,冗余量(分组中的控制信息等)在整个分组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最终将影响用户数据传输的效率;分组越大,数据传输出错的概率也越大,增加重传的次数,也影响用户数据传输的效率。帧中继网络7帧中继传输是一种透明传输。网络中的交换节点不再支持数据传输中的纠错重传功能,而且对各种协议也不进行转换和处理。帧中继传输

6、执行的是国际电信联盟(ITU/CCITT)制定的标准化的接口协议,即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NetworkInterface)和网络节点接口NNI(Network-NodeInterface)两种协议。NNI管到虚电路,UNI管到物理线路。可以说,帧中继传输网络是独立于各种应用协议的,可在其上传送用户数据而不管它的高层格式如何;或者说,对支持OSI第二层以及其上层数据传送的各种不同数据终端(DTE)的协议,在帧中继网上均是以透明方式传送的。因此,帧中继网对传送当今50多种协议具有简洁性、透

7、明性和兼容性。ATM交换技术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技术是一种包含传输、 组网和交换等技术内容的新颖的高速通信技术。它是由产业界、用户团体、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开发和定义的。它被设计成满足下一代通信技术要求,如支持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有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连以及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通信业务。它被看作是先进和有效的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先进通信技术。TCP/IP工作原理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

8、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