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

ID:1990959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_第1页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_第2页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_第3页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我国缓刑制度上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缓刑制度;缺陷;完善建议  论文摘要:缓刑制度是一种人道化、个别化的刑罚执行制度,它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及重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但是我国的刑法关于缓刑制度的规定,还存在一些缺欠。如何弥补这些缺欠,本文就从缓刑的积极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其立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使其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缓刑制度的积极意义    我国缓刑制度体现的刑罚目的是刑罚轻缓化的要求。在和谐社会中,不仅是常态的人,就是犯罪人等非常态

2、的人都应该极力消除其抵制社会的一面,用温和的教育方式融入于社会。正如边沁(jeremybentham)曾经指出“当通过更温和的手段——指导、示范、请求、缓期褒奖可以获得同样效果时,适用刑罚就是过分的。”这对于犯罪人的重塑及重归社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有助于最优地发挥刑罚的功能。缓刑的具体适用,能够使犯罪分子在感受到刑罚的威慑力,畏惧暂缓执行的刑罚可能被实际执行的条件下,在不被关押、由特定机关予以考察的过程中,更自觉地检点自己的行为,改恶从善,争取光明。从而避免了被实际执行短期自由刑而带来的与社会隔绝、

3、重返社会困难、罪犯间交叉感染等问题,并能以最经济的方法发挥刑罚的惩罚、威慑、教育、改造等功能。  2、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的目的。.刑罚的目的之一,是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实现刑罚目的的途径,主要是对犯罪人判处并执行刑罚。但基于刑罚个别化的原则判处缓刑,是判处刑罚并保持执行可能性的条件下,暂缓刑罚的执行。是否被撤销刑罚的执行,取决于缓刑犯对自己的自律,即取决于犯罪人的主观努力,在以自律为主的社会生活中,有利于促使犯罪分子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获得刑罚特殊预防的效果。较之将罪犯收押于监禁设施内执行刑罚,在以他律

4、为主的监禁生活中获得的特殊预防效果,相对更为科学。  3、是实现刑罚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脱离家庭、社会,可以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避免了因执行实刑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即可以使其不致因犯罪而影响履行自身负有的家庭和社会义务;使其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亲身体会到法律、国家和社会的宽容,从而较自觉地完成改造任务。收到比执行实刑更好的效果。  4、符合刑罚经济的思想从经济角度看,刑罚执行是一种经济投入,即国家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放,以实现教育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对缓刑者

5、附条件执行刑罚,无需国家增加监舍建设费用、监管人员费用,因此,缓刑具有减少国家经济支出的作用。    二、我国缓刑制度的缺陷    1、与罪刑相适应原则冲突。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刑罚的轻重不仅应当与所犯罪行即社会危害程序相适应,也应当与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被告人接受刑罚制裁,已经表明了其行为的严重性,而缓刑作为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具体行刑方式,在刑罚体系中也是比管制更为严厉的刑罚措施,但由于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除有行踪及迁居报告等义务外再无其它负担,如果不重新犯罪,所判刑罚将不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缓刑对于

6、被告人仅仅成为有罪宣告,而没有使其受到实质性的制裁,这与其所犯罪行明显不能相称,因此也就在实践中被认为是被告人逃脱罪责的合法途径,其公正性也就值得怀疑。  2、对缓刑犯的监管不到位。《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我国现行缓刑的监管机关是公安机关,缓刑犯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是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而监管考察工作在业务上与公安机关的业务并无实质联系,加之自身任务繁重,警力不足,公安机关很难有效实施监管考察。在监管考察人员的配

7、备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公安机关大多无专职人员,缓刑犯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多数也是临时抽调人员,所组成的帮教监管组织多停留在纸面上,监管考察人员缺乏专业经验和责任心,造成对缓刑犯的监管不严、监督不力、考察监督松懈。有的甚至处于失控状态。  3、立法上没有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的特殊保护。对于未成年犯采取特殊保护的刑事法律政策,注重教育感化,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对未成年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未成年犯的量刑、行刑,对未成年犯的奖惩以及未成年犯刑满释放以后的待遇等有特殊的规定。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8、,各地基层法院纷纷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的司法保护:监狱系统专门设立了未成年犯管教所,专门教育改造未成年犯,体现了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特殊性。而现行的缓刑制度未能体现这一特殊情况,无论在使用缓刑的条件、缓刑的考察,还是缓刑的效果等方面都未做出区别对待。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建议    1、应对缓刑犯课以一定的具有制裁性质的缓刑义务。在宣告缓刑的同时要求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