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ID:19911123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吉文举1吴勃力2潘祥滨2(1.黑龙江屮医药火学黑龙江哈尔滨2010级研究生150040,2.黑龙江屮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观察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于化湿降脂汤和血脂康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化湿降脂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93.3%,改善影像学指标有效率83.3%。血脂康改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76.7%,改善影像学指标总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lt;0.05)。结论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化湿降脂汤疗效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除饮酒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特别是甘油三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最常见的原因有肥胖、糖鉍病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病得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生活的一个危险因素。导师吴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的化湿降脂汤对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疗效显著,和

3、西医相比,屮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來源:所选60例屮医辨证符合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来源于2012年3月一2012年10月黑龙江屮医药人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门诊。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洒精肝病学组制定的《非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为标准[1】。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卫生部发布的《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湿邪困脾证:脘闷腹胀

4、、或身倶黄、黄色晦暗、口淡不欲饮、人便稀溏、舌苔白腻,胁肋疼痛、头身困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脉弦滑或濡缓。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治疗前两周至治疗结束时未服用其他药物者。1.4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化湿降脂汤(葛根40g、生山楂30g、女贞子30g、决明子15、柴胡15g、芍药25g、五味子15g、陈皮20g、半夏15g、厚朴15g、茯苓25g、白术25g、泽泻15g、党参30g、砂仁15g等)随证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一剂(300ml),每剂等分为2份后,早餐前晚饭后各服1份(150ml),服用8周;对照组30例

5、给予血脂康(北大维信生物科技冇限公司产)0.6g,早晚饭后各1次口服,服用8周。1.5观察指标中医症状及体征、肝功血脂彩超等1.6疗效判定1.6.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肝功能、血脂、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识分减少≥75%。肝功能、血脂异常指标下降≥50%,中重度者,基本影像学检査符合显效标准。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冇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肝功能、血脂异常指标下降≥20%但<50%,影像学检查达奋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6、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肝功能、血脂异常指标、影像学检査均无改善1.6.2影像学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肝脏影像学检查正常(B型超声检查)。显效中、重度者,B型超声脂肪肝图像减轻1度以上。有效轻、中、重度者B型超声脂肪肝图像较前减轻,但不及1度者。无效B型超声脂肪肝图像检查未达到以上标准。1.7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改变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如下:2.1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3.讨论非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肝

7、脏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综合症。中医并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名,但结合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应属“积聚”“肝著”、“胁痛”、“痞满”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为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的蓄积于肝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惯的改变,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因病机多责之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病后失调及素体肥胖等因素导致脾脏功能紊乱,肝失疏泻,脾失健运,木郁土壅,以致津液代谢失常,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湿滞气机,久则聚湿生痰,阻于脉络,血运不畅,瘀血内生,终致痰湿浊瘀交阻不化而成痞

8、块。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肝脾功能紊乱是的病理基础。临床治疗以疏肝理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