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

ID:19911951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_第1页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_第2页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_第3页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_第4页
资源描述: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 摘掉“雾都”黑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霾摘掉“雾都”黑帽文/梦莎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作家柯南·道尔借着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口感叹:“看哪,那黄雾沿街滚滚而下,擦着那些暗褐色的房屋飘浮而过,还有比这个更平凡无聊的吗?”你可以由此想象,那雾中煤烟甚浓,而久经熏呛的英国人早已对此习以为常;就连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也将伦敦雾霭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在浓雾的笼罩下或许显得朦胧而神秘。然而就是这大文豪们笔下的LondonFog(伦敦雾),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如今已蓝天重

2、现,名副其实的成为了生态之城,伦敦也由此摘掉了“雾都”帽子。伦敦从“雾都”向“生态之城”的转变,正是一些工业化国家实施经济转型、努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缩影。但历史仿佛开起了玩笑,60年后的今天“雾霾”重现,但这次并非在伦敦,而是锁住了神州。“霾”——这个原本有些生僻的汉字,和“PM2.5”——这个本应陌生的学术名词,都被冠上了中国“符号”。那么“雾都”伦敦的蜕变给中国的启示是什么?谁是雾霾的罪魁祸首?如何拯救霾中喘息的中国?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拨开云雾,驱赶霾伏。烟雾事件致近万人丧生18世纪开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煤炭广泛应用。煤在燃烧时释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

3、浓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工业革命的象征。到了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造成污染加重。20世纪的伦敦已成为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的伦敦雾灾堪称欧洲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环境灾害。时隔60余年重温BBC的纪录片《杀手迷雾》,画面显得荒诞、虚幻、触目惊心。1952年12月4日至9日,一场弥漫烟雾的恶劣天气将伦敦这座城市沦陷在恐怖中。受逆温现象和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

4、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市中心的能见度甚至降到了5米以下。马路上车辆几乎绝迹,人们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街道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这团恐怖烟云直至12月10日才被强劲的西风席卷而散。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值得反思的是,这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发生在工

5、业革命的故乡——伦敦,或许大自然正是以这种方式警醒人类,毫无节制的排放废气必然引发大自然的惩罚。政策雨露催生新城“大烟雾”之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一贯相信契约法制的英国人,首先开始制订了一系列环保法案。1956年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该法要求工厂减少烟雾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鼓励居民从煤转向燃烧产物更清洁的焦炭或燃气。另外,还在城市里设立了无烟区,将诸如发电厂、重工业企业这样的空气污染源移至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再次出台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

6、物。到1974年“空气污染控制法案”出台,规定工业染料里的含硫上限。相继颁布的法令严格执行成为“雾都”获得新生的保证。正是这一项项利好举措,使伦敦除雾行动初见成效,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绿色交通高招频出先前,伦敦治污的法案和措施主要是针对燃煤的控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井喷式增长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取代燃煤,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伦敦治理空气污染也做出相应转向。建立起发达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对私家车下狠招治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为“非机动车出行”大开绿灯,伦敦的空气质量不断提高。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

7、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的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在伦敦地铁上,你可能就会常常碰到市长。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政府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伦敦计划在2015年之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