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

ID:1991430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_第1页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_第2页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_第3页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人们在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一首诗或一幅画,陶醉于美不胜收的电影或戏曲的某一个场面时,往往击节赞叹:“有境界”,“境界很高”。这“境界”两字,在我国古典文论中早已有之,但对它作鞭辟入里分析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哲学和文学,晚年专治甲骨古文字,1927年自杀于颐和园的昆明湖。王国维是思想颇为顽固的清末遗老。中国的封建主义,使他对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理解;西方康德、叔本华的资产阶级学说,又使他对现实生活悲观失望。但是他的《人间词话》在“五四”以前的中国

2、文学论坛上却脍炙人口,影响很大。这本二卷词话,篇幅不大,内容丰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没有清代词论那种浙派(以朱彝尊为主)、常州派(以张惠言为主)的门户之见,立论比较公允;其二,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就事论事的框框,探索各种艺术的底蕴;其三,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文学于一炉,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它虽为论词之作,却包含有生动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学论著,在我国近代美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它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境界”为中心的艺术论里边。现在择其要点略谈如下。一,艺术形象论:王国维论词首标“境

3、界”。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境界”,就是具有“真景物、真感情”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形象。它表现在艺术作品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境也必豁人耳目”,因此有一种情景交融的具体、鲜明、生动的特点。王国维认为,创造出了这样的艺术形象的作品即谓之“有境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典文论中谈情景关系的象张戒、王夫之等不乏其人,但是他们都没有象王国维那样从主观和客观的哲学角度作深刻的分析。王国维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

4、者为物。”又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谓“有我之境”,是指偏于主观情感的显露,因此所描写的事物都有较重的“我”的主观色彩。所谓“无我之境”,是指比较客观地描写事物,主观情感不直接显露,其实它是看来无情却有情,是一种景中有情,触景生情,因此这种“景语”皆“情语”也。二,形象思维论:由于王国维标举“境界”这种艺术形象,因此他要求艺术家创作时要形象思维,做到“不隔”。王国维认为,“境界”具体、生动、鲜明,便是“不隔”,否则就是“隔”。“隔”者,即“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不具体,不生动,不鲜明,无从对欣赏者

5、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通过王国维所举的词例,可以知道,“不隔”为什么是形象思维的特点。他说:“‘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连远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煞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可见,“池塘生春草”等词句之所以“不隔”,因为很形象,情景交融,真切动人,给人一种可观可触的感觉。而“谢家池上”二句则用典不当,给人以不真切的感觉。这种高下优劣的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诗人根据艺术形象的特点,在创作时进行始终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思维,把外界事

6、物的形象提炼成情和景高度统一的艺术形象。而后者则是用不恰当的典故的概念代替具体形象的思维,所以难以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此外,王国维还认为“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意境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因为替代字用得不恰当,也会使词产生不鲜明的感觉。当然,王国维的本意则是少用代字少用典。用得多了,或用得不恰当,就是以概念的抽象思维来代替形象的艺术思维,必然使诗句无“境界”,而味同嚼蜡。三,创作方法论:“境界”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怎样写情(包括艺术的想象),怎样写景,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创作方法问题。对此,王国维

7、有“写境”和“造境”论。他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造境侧重于理想,写境侧重于写实,这显然已接触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虽然王国维对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具体内容语焉不详,但毕竟看到了艺术创作实践中存在着理想的倾向和写实的倾向。这样的精辟见解是前无古人,十分可贵的。然而,王国维的卓见更在于他进一步接触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其一,他认为写境(写实)与造境(理想)虽有区别,但“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造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就是说,“造境”的浪漫主义理想必须合乎客观自然,

8、不是虚妄荒诞;而“写境”的现实主义写实,也必然接触到人生理想。其二,他认为“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遣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