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

ID:19914339

大小:16.1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7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_第1页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_第2页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_第3页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_第4页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岳樊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颈椎病 康复与预防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岳樊林流行病学1.发病率:约为3.8%~17.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中:30岁以下约占4%,31~40岁约占20%,40岁以上占75%,60岁左右患病率:50岁左右约为25%,60岁左右高达50%,70岁以后几乎达100%年轻化:流行病学1.屁股粘椅子的人2.职业病危害的3.人老病自来的anatomy颈椎解剖学骨性解剖:普通颈椎anatomy特殊颈椎anatomy颈椎的畸形变异:1.寰枕融合2.齿突的先天性异常:①齿突完全缺如②齿突发育不全,短小,不超过下关

2、节突③孤立的3.寰椎后弓缺如4.颈椎半椎体5.颈椎2、3假性半椎体6.颈椎先天性融合7.颈肋anatomy颈椎的连结: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颈椎椎间关节钩椎关节颈椎间盘软骨板:中央部较薄呈半透明状,平均厚度1.0mm纤维环:髓核:不在椎间盘的中心位置,而位于其后1/3处。在横切面上,髓核占据了大约40%的面积,幼年时含水量达80%以上。椎间盘的厚度占整个脊柱高度的25%,在颈椎高度中占22%anatomy颈椎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棘间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Summa-rize颈椎病的概述颈椎病

3、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人群为多。目前青壮年发病比例呈增多趋势颈椎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Pathoge-ny颈椎病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原因1.椎体、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

4、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Pathoge-ny原因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Pathoge-ny原因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

5、。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Pathoge-ny原因5.慢性劳损睡眠姿势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不良工作姿势不良头颈负重过大超范围和不适当运动Pathoge-ny原因6.创伤原因7.咽喉部炎症原因8.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Pathoge-ny原因9.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棘突畸

6、形颈肋和第7颈椎横突肥大颈1发育不全或伴颅底凹陷症颈椎韧带钙化先天性斜颈颈椎病的疼痛特点局部痛:指颈椎局部的疼痛,部位多深在,并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多呈钝痛或隐痛性质,少数为刺痛。多见于落枕、小关节错位、窦椎神经受刺激所致血管性疼痛:扩散痛:某一神经分支受累放射痛:牵涉痛(或牵拉痛):因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颈椎病的危险因素1.中老年2.低头伏案3.睡眠姿势不良4.体瘦5.外伤6.先天发育不良7.咽炎8.代谢异常:DM、更年期9.精神焦虑10.遗传颈椎病的危险因素11.吸

7、烟12.过量饮酒对颈椎病患者也有害13.阴冷潮湿环境14.医疗意外:如推拿、牵引不当15.保健意识不够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不一定成正比,这要看骨刺生长的位置或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并且结合椎管的大小、后纵韧带是否钙化、黄韧带是否肥厚等情况分析。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正常影像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颈型颈椎病:X-ray多无明显改变,少数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但症状消失后可恢复正常。在X-ray片上颈椎弧顶高度平均12mm(7—17mm之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X-ray正位片可见Lus

8、chka关节骨刺形成,侧位片示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骨刺形成,颈椎生理前凸可减小或消失;而在斜位片上Luschka关节及小关节的骨关节炎表现则更为清晰。CT、MRI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脊髓型颈椎病:X-ray平片检查,主要摄侧位片,可见椎间隙狭窄及椎体后缘骨赘,应注意椎管前后径大小是否正常。椎管前后径(矢状径)约15.47±1.11mm,横径22.58±1.22mm,椎管前后径(矢状径)小于12mm,颈1-2横径小于16mm—17mm,颈2-7横径小于17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