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课改”的认识

论对“课改”的认识

ID:19914848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论对“课改”的认识  _第1页
论对“课改”的认识  _第2页
论对“课改”的认识  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对“课改”的认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对“课改”的认识【摘要】: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课改”,吃透“课改”精神,并见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关键词】:“课改” 认识 体会 共勉 遵从教育局、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陕西省举办的教改研讨会学习。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和灵魂都得到极大的震撼,有脱胎换骨的感觉。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现我就对“课改”认识,谈一下自己体会,与同行共勉。一、什么是课改所谓课改,就是指九年义务阶段的课程改革,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教育宗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

2、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进行课改,但到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仍以单纯应试教育为主,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而这样做,不仅矮化了学生品格,弱化了孩子的能力,而且磨损了整个民族创造力。就象精神鸦片一样,损害了整个民族的机体,想想这样的教育行吗?随着时代进步,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时代的人才支持已不能适应,出现人才短缺。所以,在新世纪、新的科技大潮前面,国家在教育试点改革二年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教学模式推行到全国,全面提倡课改。据调查,美国高质量教育研究专家认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素质:会学习,能根据自己需要去使用一切学习资源,具有

3、创造性、会与人共享知识和学术。日本: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学生,突出参与适应能力。英国强调:学生从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四方面发展。由此可见各国都在课改,且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材的要求,这足以说明在新世纪教育必须课改,中国也不例外。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和威胁,综合国力等方面都需要人才,而全球性人才短缺,就要从培养、教育、课改入手,以课改为切入点,新课程为载体,为素质教育打开一条新通道,开拓一个新局面,并让它有突破性发展。二、课改改什么?  就是改课程功能、结构、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管理六个

4、方面。一切为学生发展,要由知识域向发展域转变。1、改课程功能,就是倡导和谐发展的人才教育,是每一个学生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具备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教改后新课程必须具备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改课程结构:各年级增设了实践活动课,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3、体现课程内容现代化:改变偏难、旧、繁内容,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加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4、提倡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5、形成正确评价观念:评价就是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5、强课程对各地的适应性。三、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当前教师面临的挑战新课程:有复杂性,要求教师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做“强力教师”,运用“有效教学”。这样,教师面临的重重问题和困难都需挑战。1.课程意识挑战课程意识核心是教师、学生。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在课堂释放,就是发展课程、建设课程,学生是教育培养的主体,所以我们教师要“以人为本”,将生命注入课程中,这样,课程就变的鲜活了。我们要变成走进课堂的哲人!走下讲台的首席。2.教师角色转换挑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交流互动,<实质交往>,必须对话----合作----共建,课堂上

6、,师生是平等的、民主的、又是和谐的,所以,必须平等对话,充分沟通,真诚与合作,达有效共建。这正表明,教师要把自己变的快乐活泼起来,把所有不愉快放脑后,学会随时转变角色,适应学生,改变个性。3.探究性学习挑战探究是人的本性,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师,应该随着课堂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升,改变模式,要有新的教学设计依据,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体现出发展性。4.教师专业成长挑战新课程,明确表明,要挑战教师的品格和智慧,也提出教师首先要走进新课程,必须走进会学习态,会研究态。让我们用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吧?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朋友,伙伴

7、,又是指导者。是智慧的河,胸怀的海,思想的光,品格的山。永远洋溢着青春活力,飞扬灿烂的精神。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有更广博的知识作基础,不断去学习,去探究,不断自我完善,实现教育创新,更多的针对自身教学中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实践、学习、讨论、总结。一位思想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航船靠思想的灯塔指引,思想的灯塔靠教育来点亮。我相信这次课改,一定能给教育带来新的春天。各种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负有责任心,不久所有教师都会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会认同教改,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