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

ID:19919360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_第1页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_第2页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_第3页
资源描述: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门德尔松音乐作品《船歌》第二首的教学与欣赏门德尔松创作的钢琴作品《船歌》,可谓闻名遐迩。他是公认的钢琴方面的神童,在其9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台上进行演奏,使其大名远播,10岁的时候就为《诗篇19》进行了谱曲的创作,12岁的时候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地写出了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在他14岁的时候就与其他人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己的私人小乐队,在其16岁的时候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弦乐八重奏》,17岁的时候完成了《仲夏夜之梦》的序曲,更是名震一时。在他20岁的时候,仅仅在巴赫去世的第二天就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对巴

2、赫的作品进行宣传。  门德尔松《船歌》一共有三首曲子,也叫作《无词歌》,其中最为得意的则是用钢琴演奏的小品,在当时流传甚广。其中,门德尔松在意大利旅行时,就听见了在运河上工作的船夫们的歌声,一时就被那忧伤的歌深深地打动,并以这种音乐风格陆续创作了多首《威尼斯船歌》。下面谈谈《船歌》第二首无词歌op.19.no.6的教学与欣赏作品为由引子、尾声的并列单三部曲式。  一、引子  全曲7个小节,这部作品也是特立独行的,形象丰满,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数量不少的小船在威尼斯小镇的小河上南来北往,涌动争流

3、。同样是在三、四小节高音声部出现两个歌唱性的旋律音,但标记为渐强至“sf”,而后迅速减弱至“p”,展现给我们的是船桨划过,水面浪花飞溅,水波荡漾。低声区音型轻缓舒柔、动感强烈。而第三小节至第五小节的高声区则有了“p一一sf一一p”力度的表现,展现给我们的是“舟行水上、船桨划过、水波生痕”这一过程。  二、A乐段  为第8至第17小节。行云流水般转调的常规型乐段。a乐句引子稍长,其后是一个连续下行的歌唱性旋律,展现给我们的依稀是:河上舟中,有人轻声轻声哼唱起歌谣,曲调悠扬,荡气回肠、沁人肺腑;而a1乐句

4、前半句是复述式的歌唱,后半句展现给我们的依稀是清风拂过,吹皱河水,歌谣声、风声响在一起。这一部分的旋律,特别是两个乐句开头的比较,al乐句从谱面标记的“p”来看,较a乐句更弱一些,让我们感觉缥缈虚幻。  三、B乐段  为第18至第25小节,属于常规型乐段。b乐句,从主调的下属调展开,别致淡雅;b1乐句是主调的回归,并以开放性的半终止结束,全曲一气呵成,承上启下、完美无缺。  四、C乐段  为第26至第34小节,这部分在主调上次第展开,在调性上回归主调,两个乐句平行的前行而在尾部的时候相呼应。全段尾部以

5、离调手法进入到下属和弦,而后为“K46—D7—t,”是典型的传统和声手法。“连奏断音”的符号在全段出现数量极多,向我们展示的是“夕阳西下,渔舟唱晚,风景宜人”的和平、美丽漂亮的景象,一听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很强的分寸感及其到位的把握。  五、尾声  由第35小节开始至乐曲结束,再现性地出现了A段主题与前半部分首尾呼应,向我们展示的是俄罗斯小镇在夕阳西下趋于安静,投入夜的怀抱,四下里歌声悠扬,“余音绕梁、袅袅不绝、荡气回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