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

ID:1992354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_第1页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_第2页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_第3页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西省2003年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参评论文浅谈“以少胜多举一反三”复习法崇仁县马鞍中学谢新春  数学学科的复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如何正确把握方向,提高复习效率,现就谈谈本人在数学复习中的粗浅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一、研究《评价指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评价指要》中明确了初中《代数》共有44个知识点,《几何》共有73个知识点,加上《综合利用》5个知识点,各知识点目标层次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等级,很明显可以感受到考查目标的轻重不同,很清楚中考

2、究竟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又有哪些知识点学而不考,还有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难点、甚至是热点,对此每一个考生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指要》还告诉考生《试题》的评价形式,我们的中考是初中学生“毕业考”与“升学考”两卷合一,命题方向面向全体学生,知识覆盖率达80%以上,试卷中“数与代数”约占44%、“空间与图形”约占37%、“概率统计”约占19%,“实践和综合应用”结合在前面三个领域知识的考查中,难易程度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8∶1∶1,从前几年考题来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重中之重,考查重点在于思维、逻辑推理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明

3、确了考什么?怎么考?考生应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落实,同时关注生活、关注体会、关注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样就可以在复习上减少盲目性,大胆取舍,复习才能到位。从而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实用性。二、回归书本,加强对教材例习题的挖掘。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整天沉溺于各种复习资料,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试题之中,而数学教科书则成了参考书,或者干脆把教科书抛了,理由是“教科书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太简单了”,其实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数学基础,而这个数学基础就是数学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教科书的基础示范作用,

4、虽然靠题海训练也可以记住很多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彼此之间没有有机联系、甚至是孤立的,这就造成考生一旦遇见没有见过的类型题目就难于触类旁通,想不到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它。事实上很多很多考题都源于课本,是课本的基础题目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得来的。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4,底长为6,求周长。以此题为基础的中考题有:试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试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试题(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试题(4)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长为Y,周

5、长为14,请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的图象。评析:试题(1)需要转换思维方向,逆向思维;试题(2)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试题(3)因为“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故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试题(4)同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6、类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及解决它的常用方法.使之养成习惯。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不止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重要的是要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的过程。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运动与变换的思想方法等在复习过程中要加以归纳训练。强化重点、强化规律、纠正解答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技巧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准确率。仔细总结做题时

7、失误的地方,“吃一堑,长一智”,解答较易试题,严谨细致,落实到位;解答中档试题,调整心态,坚持不懈;解答较难试题,顽强拼搏,不言放弃。解题之前思路分析很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要学怎么做怎么算,更重要的要学怎么想,这样把解题之前的思路分析作为重点,从中逐渐学会分析、判断和决策,以提高解题能力。四、深入生活,培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人们常说,数学抽象、枯燥、难学,其实,数学一旦回到“娘家”,那绚丽多彩的生活就会使数学生动迷人。今天的世界,生活丰富多彩,新的生活数学问题不断涌现,在中考数学命题中涌现出许多充满时代气息、现实有

8、趣贴近生活情景、新型别致的游戏题等。这类题目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要求考生必须有比较丰富的生活常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中考试题中这样的题目分量很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