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ID:19924048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_第1页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_第2页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_第3页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_第4页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2009年底榆林国企改制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如何做大做强地方国企成为全市上下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近期,我们就《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对我市国企改革重组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一、榆林国企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榆林国企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榆林轻纺工业为榆林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榆林毛纺厂曾实现利税2228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3,曾进入全国纺织企业500强第164位;羊绒分梳厂引进日本羊绒分梳生产线,从英国、意大利等引进染色、纺纱、针织、整理全套设备、成为全国四大羊绒生产加工基地之一;榆林皮革厂,通过技改曾形成年产110万张皮革加工、皮衣10万件,皮鞋20万双的能力。轻纺工业曾创造了“绣鸡”、“天坛”、“长城”、“四九”、“天舟”等毛线、皮鞋、防寒服及羊绒衫等全国、全省知名品牌。1994年,榆林有国家二级企

3、业2户、省级先进企业15户、1997年全市纺织业产值达到2亿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榆林国企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1997年之后,轻纺工业走上了下坡路,盲目扩张、债务沉重、效益下滑、亏损严重、等待观望、畏难退缩、产权改革受阻,改革半途而废,许多企业从此进入亏损和停产的状态,虽然尝试了多种扭亏举措,但由于企业改革不彻底,债务沉重,新机制建立不起来,旧体制也无法正常运行,历史遗留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使这些轻纺工业走入底谷。相反,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兴起,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以来,榆林矿业集团、榆林水务集团、榆林资源勘探

4、公司、华奥盐田公司、榆林城投集团、榆林能源投资公司等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相继成立。当前国资委监管的10家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户(包括国有农场、林场、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297亿元,其中市属企业13户,其中3户破产方案已通过,其余10户企业中2户为投资公司,其余均为能源化工类企业,资产总额238亿元;县属企业23户,资产总额59亿元。2009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7.48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46%。   总的看,榆林市国企数量少、规模小,虽然在能源化工领域主体

5、地位已经确立,但和央企、外企、省企的博弈中所占份额较少;虽然改制基本完成,发展形式呈现多样性,但企业资产、利税、产业开发、管理机制、技术创新、市场开拓、集聚效应、辐射带动能力,企业家队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和条件趋同的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榆林国企既不大、又不强。二、榆林国企及地方企业不大不强的原因1、产权改革不彻底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

6、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   榆林国企改革起步并不晚,但时至今日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没有彻底完成,最重要的原因是产权改革不彻底。早在1994年,榆林大部分国企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组建了公司、企业集团,但这些改制后的企业当产权改革触动到各方面的利益,遇到来自职工、社会种种阻力时,往往是放慢改革脚步,犹豫不决,半途而废,或调换企业领导人,致使改革停滞

7、搁浅,企业随之陷入亏损---停产---倒闭的怪圈,国有资产有形无形流失严重,资不抵债。以后,随着改革政策的变化、物价的上涨、矛盾的积累,使得改革和重组成本越来越大,改革进展越来越困难----榆林失去了改革重组的最佳时机。2、企业内部机制创新滞后   是否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却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换汤不换药,成了翻牌公司。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行政手段办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二是经营者

8、的市场化配置尚未实现,国企领导人行政任命、调配,符合企业特点的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