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ID:19948860

大小:16.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_第1页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_第2页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_第3页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_第4页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摘要介绍了淮南市潘集区稻茬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以为该区稻茬麦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茬麦;栽培技术;安徽淮南;潘集区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技种麦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小麦连年获得单产500kg/hm2以上,但要获得更高的产量较难。山东省通过5年的生产调查和试验研究,组装配套大面积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模式,即“五高保一高”,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淮南市潘集区高产麦区优良的生态条件、生产条件与技术条件,克服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三个有余、三个不足”的现

2、象,分别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力争实现小麦“四良”配套和保证高产小麦可持续增产的培肥技术研究基础上,以推广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广适性品种为前提,以培肥和培育壮苗技术为关键,以小麦节水省肥综防高效生产技术为中心[1-2],以加强田间管理为重点,全面实现高产小麦抗灾稳产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大力推广省种、省肥、省水、省药和省工的“五省”栽培法,最终实现高产小麦在稳产基础上的可持续增产。  1培育高产土壤、深耕畦作是实现目标产量的首要条件  实现小麦丰产高效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

3、。根据大量生产实践调查和大田试验结果,稳定获得单产500kg/hm2的麦田,要求土层厚、活土层深,土壤肥沃、供水保水能力强,需要达到的肥力基础:有机质>%,全氮>mg/g,水解氮>8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00mg/kg,土壤容重~/cm3,碳氮比为25∶1。因此,通过作物秸秆粉碎还田,配合增施有机肥,是实现目标产量的保证。另外,还需要加强深耕畦作,在适耕期内及时机耕机耙,切实耙透、耙实、耙平,杜绝明暗坷垃,为一播全苗创造良好的基础[3]。  2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是实现目标产量的前提  据大量

4、生产实际调查和多点多年品比试验结果,潘集区适宜的半冬性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等,高产田获得单产500kg/hm2的途径为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有效穗数645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2~36粒,千粒重41~4g。同时,要充分考虑品种、播期、播量做到“三位一体”。  3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实现目标产量的保证  从多年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来看,烟农19、皖麦52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播量为120~150kg/hm2。坚持“宁晚勿早、宁稀勿稠”的原则。保证有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即冬

5、前总茎蘖数、年后最大茎蘖数分别为最终成穗数的~倍、~倍,最终成穗数660万~690万穗/hm2。  4优质高效的氮肥运筹技术是实现目标产量的中心  在要求农民充分认识作物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重要性基础上,实施肥料运筹技术,推广“三增三减”施肥法,即增加水稻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追肥量,减少基肥量;增加中后期追肥量,减少中前期追肥量[4]。从多年试验结果来看,在高肥水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10%~20%,少施或不施返青肥,视苗情和天气重施拔节肥,后期补施孕穗肥,改革“一炮轰”传统施肥法,对最终产量基本

6、没有影响。而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可明显影响产量,氮肥后移可促进增产。施肥法由传统的基肥为主改为追肥为主,使氮肥后移和春氮后移,可控制春季无效分蘖数,改善中后期的群体光合性能,提高单穗重和最终产量。  5培育壮苗、因地因苗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目标产量的关键  大力推广“五统一”培育壮苗技术  为了实现小麦可持续增产,在广泛调查不同区域土壤、肥力、灌溉等基础条件下,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水稻秸秆还田、统一机耕、统一良种、统一种子包衣和统一机械精量匀播,实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确保小麦壮苗安全越冬和实现壮秆大

7、穗[5]。  坚持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保证高质量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好底墒水。采用小麦精播机,力求精量匀播,深浅一致,行距以20cm左右为宜。防止“露籽、丛籽、深籽、缺籽”现象。  开好“三沟”,降湿防渍,抗病抗倒  在坚持机开沟基础上,要做到“畦沟、腰沟和围沟”配套,深沟窄畦,以利排水,实现降湿防渍、抗病抗倒的目的。  综防小麦病虫草害  以加强预测预报为基础,以“防重于治”为原则,突出一个“早”字,以防早和防小为重点,年前日均气温10℃时,趁天晴进行化学除草,春季要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返青拔节期重点

8、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抽穗灌浆期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和小麦穗蚜。  加强田间管理,改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运用化控或镇压技术控旺苗生长。对于冬前群体大的旺苗田,可通过深中耕断根控旺;群体小的弱苗田,可经浅中耕增温促长。另外,视苗情、天气情况进行追肥浇水,促晚播弱苗转壮。  在干旱冷冬年,宜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