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复习

欧洲音乐史复习

ID:19976170

大小:9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欧洲音乐史复习_第1页
欧洲音乐史复习_第2页
欧洲音乐史复习_第3页
欧洲音乐史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欧洲音乐史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海顿《C大调弦乐四重奏》(Op.76-3)第二乐章[5.67.61.7645/321/767656/752]2.2.海顿惊愕交响曲[11335534422775/1133553]3.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K.V.550)第一乐章(不想长大)4.莫扎特小夜曲[5.25.252572/1.61.616#462]5.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1.31.51351]6.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一乐章(欢乐颂)7.舒伯特:《鳟鱼》歌剧8.舒伯特:《小夜曲》(D.957)[5b65b354b3]9.勃拉姆斯小夜曲[335335351765]10.威尔第《弄臣

2、》利哥莱托女人善变歌剧11.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中《索尔维格之歌》31367553512712.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1613.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爱人”主题14.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小提琴1276515.舒曼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钢琴曲第7首517235116.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之婚礼进行曲舒伯特特点:1797—1828奥地利。歌曲之王。1、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鳟鱼”2、其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3、歌曲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民歌。“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钢琴小品通常称为“特性曲”—瞬想曲;第九交

3、响曲第四乐章标志着其创作的高峰。肖邦特点:1810—1849波兰,钢琴诗人,爱国主义作曲家。“c小调练习曲(格林练习曲)”。其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专写钢琴作品的大作曲家。作品中注入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深刻的思乡内涵。其笔下很多题材都提高为独立的艺术作品。门德尔松特点:1809—1847德国,其音乐被评价为:甜得发腻;作品缺乏思想性。其创作题材有三个方面:文学,自然,宗教。“仲夏夜之梦”“无词歌”(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浪漫派特性曲的重要体裁,这是其首创的体裁。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巴赫作品的价值。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之

4、王。演奏特点:辉煌,钢琴技巧高超。首创了交响诗的体裁。交响诗是单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风格继承了德国古典文化,“第一交响曲”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生于1804年3月14日,卒于1849年9月25日。他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他的圆舞曲采用由引子与五首有调性联系的小步舞曲组合的曲式结构,尾声再现主要的舞曲片段而结束。旋律简明、流畅而华丽,配器注意弦乐器与木管乐器的色彩对比,音乐内容有一定的标题性或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鲜明的维也纳传统风格。歌曲作主题写成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曲调动听、节奏有力、和声简明,音乐振奋

5、人心,受到人们的欢迎,至今仍是音乐会保留的传统曲目。当时,对意大利人来说,这是一首歌颂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乐曲。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生于1825年10月25日,卒于1899年6月3日。小约翰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写的圆舞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也可以随之跳舞。他使这种舞曲体裁变成具有艺术性的交响乐式的轻音乐形式,旋律主题有一定的发展因素,每个段落又有明显的对比性,全曲统一在一个主要的旋律主题上。全曲章法严谨,有段落性又有贯穿性,旋律、节奏、调性、配器等既讲究对比又力求完整统一。他运用交响曲发展的手法,赋予圆舞曲一定的标题性,音乐形象描绘的技巧丰富。他的旋律创作想象力非常好,

6、善于将维也纳城市的素材与奥地利多民族的乡村民间音乐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维也纳圆舞曲特有的新鲜、活泼而风趣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他的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葡萄酒、爱人与歌声圆舞曲》《欢乐的人生圆舞曲》《一千零一夜圆舞曲》《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德彪西:法国,特点:结构松散(原因:为了表现气氛和色彩)“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印象主义音乐在绘画基础上兴起的。印象主义者追求的是气氛和色彩,和弦功能被减弱到最低限度。调式和调性也是创造色彩的工具。旋律大多是片段性的,不同节奏的精致的结合。古希腊的乐器:(弦

7、乐器)里尔琴{奥菲欧};福尔名克斯;巴比通;基萨拉。(管乐器)阿夫洛斯琴{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仪式};萨尔平克斯;绪任克斯。复调音乐:奥尔加农:最早的复调音乐写作尝试,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素歌为:“固定调”,在它的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这就是奥。其实质就是不同音区的几个声部,在相隔纯五度或纯四度的调上,同时演唱同一个歌调。奥进一步发展在12世纪以后形成了“迪斯康特”的形式,即在固定调的上方写作新的声部,与固定调相距八度或五度,两个声部以相同的节奏型进行,但它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