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

ID:1998250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_第2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_第3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图象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文字教材一样,具有独立的表述和判断的功能,不仅如此,其表述内容清晰、明朗,认知地理事物之便捷,在某些方面是文字教材所不能代替的。  一般来说,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有用来帮助加深理解某地理概念的概念图,如《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图》等;有用来说明某种地理原理的原理图,如《冷锋与天气图》《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地图为基础用以表述地理现象的分布图、示意图、成因图等,如《世界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等

2、。现行高中新教材,非常注重地理图像的信息传递功能与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展示功能。高一、高二必修教材中共设置了三百幅各种类型的图,多是概念图、原理图、示意图、统计图等。  对于教学来说,从这些图中获取信息,要求学生理解地理图像隐含的语言功能,能根据图像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变化路线,找出地理事物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或变化规律。  地理课没了图像,也就失去了自我。正确的运用图像象教学就在于从最大限度去发挥其优点。  1.使用直观、实效的图像  有些地理事物距我们十分遥远,无法亲身感知,教与学双方,都增加

3、了难度。这时,图像就显示出语言所无法表达、无法传递的信息。借助图像,层层剖析,就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加深了对这种自然现象或文化现象的理解。  2.使用趣味性比较强的图像或实物  趣味性较浓的图像,不仅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地理科的重视,还能从很大程度上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经久不忘。  如课本讲述天体时,针对学生对流星雨、彗星感兴趣,以大气层为界,画图区分;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例,这样可一目了然,对学生来说又不易忘记。  3.使用对比强烈的图像  强烈的图像比较,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的效果,体现地理事物

4、的自然特征或时代性特征,透析人文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只靠文字教材的阐述难以理解透彻,教师以文述意,总有些学生疑窦难开。这时候,以图解意,就可以柳暗花明。  其他的,像南北半球风带的分布,南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的形成等内容的理解,如果借助图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图像教学传递的信息功能比文字叙述要强得多,效果要好得多,但在运用时也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要切合实际,贴近生活  除了课本的图像,课本以外的例子,要举学生最熟悉的事例,要切合实际,紧密联系教学,力求实用,越接近生活,和

5、教学内容越紧密,学习的兴奋灶就越容易点燃。  例如,在讲述东亚季风时,看似容易,实际上有些同学仍会混淆。为了说明这一点,可以以现在生活中风向为例;又如,南亚季风洋流离我们很远,但结合郑和下西洋去、返季节学生却容易理解。学生觉得教师所举事例实实在在,就在身边,才能去理解课本知识。  2.引用图像要准确,切忌牵强  在利用图像教学前,要充分考虑所利用的图像在教学中所能传递信息的多少、轻重,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接受与理解,是否会引起争议,是否有些牵强附会。  一般来说,课本原有的附图最接近所学内容,要想同样准确明白地表达讲述的内容,要从众多的图片或实

6、物中挑选最能传达课文信息的图片或实物。  3.选图要简单易懂,出其不意,奇正结合  也就是说,选图解意要立意新颖。不离俗套的图片,同样引不起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兴趣。使用的图片要奇正结合,出乎学生的意料,在此基础上归纳正源。  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列举出外出求学等事例,这些内容很简单,但学生不易联系到。由此而产生的效果较课本上的图更能有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  4.图像教学的使用要选时适当  图像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取决于展示图像的时机,用于引入新课、突破重点、分析难点、图示总结,还是用于课题总结或复习,取决于所选内容,以图释文或

7、是以图复习,都要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需要适时展示,收取最佳效果。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不管以什么方式使用图片或实物,都应该力求开启学生才智,力求学生击节称叹,服从于教学意图,从而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