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ID:20000775

大小:9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_第1页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_第2页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_第3页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_第4页
资源描述:

《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第4页共4页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GuidanceontheApplicationoftheRequirementsforMeasurementUncertainty(2011年02月15日发布2011年03月15日实施)前言本文件是对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的解释和说明,并不增加其他的要求。本文件代替CNAS-GL05:2006《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校准

2、实验室(含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请注意使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2.1ISO/IEC指南98-3《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2.2ISO/IEC指南99《国际通用计量学术语》2.3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4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步骤3.1识别不确定度来源3.1.1对检测和校准结

3、果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识别应从分析测量过程入手,即对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和测量程序作详细研究,为此应尽可能画出测量系统原理或测量方法的方框图和测量流程图。3.1.2检测和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可能来自: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它参量不准;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

4、近似性和假定性;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3.1.3有些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无法从上述分析中发现,只能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或采用不同的测量程序才能识别。3.1.4在某些检测领域,特别是化学样品分析,不确定度来源不易识别和量化。测量不确定度只与特定的检测方法有关。3.2建立测量过程的模型3.2.1建立测量过程的模型,即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若Y的测量结果为y,输入量Xi的估计值为xi,则3.2.2在建立模型时要注意有一些潜在的不确定度来源不能明显地呈现在上述函数关系中,它们对测量结果本

5、身有影响,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无法写出它们与被测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在具体测量时无法定量地计算出它对测量结果影响的大小,在计算公式中只能将其忽略而作为不确定度处理。当然,模型中应包括这些来源,对这些来源在数学模型中可以将其作为被测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修正因子(其最佳值为0),或修正系数(其最佳值为1)处理。3.2.3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第4页共4页此外,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有些特殊不确定度来源,如取样、预处理、方法偏离、测试条件的变化以及样品类型的改变等也应考虑在模型中。3

6、.2.4在识别不确定度来源后,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作一个预估算是必要的,对那些比最大分量的三分之一还小的分量不必仔细评估(除非这种分量数目较多)。通常只需对其估计一个上限即可,重点应放在识别并仔细评估那些重要的分量特别是占支配地位的分量上,对难于写出上述数学模型的检测量,对各个分量作预估算更为重要。3.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估和计算3.3.1A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评估――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a)对输入量xi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x1,x2,……,xn为其算术平均值。即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

7、准差为:观测列平均值即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b)A类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一般是采取对用以日常开展检测和校准的测试系统和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预先评定的。除非进行非常规检测和校准,对常规检测和校准的A类评定,如果测量系统稳定,又在B类评定中考虑了仪器的漂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完全可以采用预先评定的结果。这时,如提供用户的测量结果是单次测量获得的,A类分量可用预先评定获得的u(xi);如提供给用户的是两次或三次或n次测得值的平均值,则A类分量可用获得。c)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估时,重复测量次数应足够多。但有些样品只能承受一次检

8、测(如破坏性检测),或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其参数逐次变化,根本不能作A类评估。有些检测和校准则因难度较大,费用太高,不宜作多次重复测量。这时,由上式算得的标准差有可能被严重低估。这时应采用基于t分布确定的包含因子。即用(n=1)作安全因子乘uA=u(xi)后,再和B类分量合成。3.3.2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评估――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i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