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ID:20001062

大小:11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8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心率震荡现象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室早)后,出现短期的心率波动的现象,由Schmidt于1999年最早提出。心率震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心率震荡现象的概念心率震荡(HRT)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一种双向的生理反应.即1次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这种典型变化见于正常人及低危患者。而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见于器

2、质性心脏病后猝死的高危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概念心率震荡现象的概念纵坐标为RR间期的数值,单位是毫秒(ms),横坐标为心搏的序号,以室性早搏为0序号,室性早搏前的心搏序号依次为-1,-2…,在室性早搏后的心搏依次为1,2…。在正常时,室性早搏前5次心搏的心率是加速的(RR间期依次缩短),随后心搏开始减速(RR间期依次延长),到室性早搏后的第8次心搏时,心率基本恢复到室性早搏发生前的心率水平。HRT的检测方法及量化分析目前,HRT的检测是用来评估窦性心律对室性早搏后的反应敏感情况。有以下参数:1、震荡初始(TO)TO表现为室早后

3、心率的加快。TO=(RRI+RR2)--(RR-1+RR-2)/(RR-1+RR-2)×100%,RRI、RR2代表室早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RR-1、RR-2代表室早前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TO<0,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阶段心率加速;TO>0,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阶段心率减速。心电图中有多次室早,则可计算出多个T0值及平均值。HRT的检测方法及量化分析2.震荡斜率(TS)TS是定量分析室早后是否存在心率减速的参数。首先测定室早后的前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

4、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律的RR值作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HRT的检测方法及量化分析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毫秒变化值表示,TS的中性值为2.5ms/RR间期。当TS>2.5ms/RR间期时。表示窦性心律存在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时,表示室早后窦性心律不存在减速。与T0相同。患者若存在多次室早.则需先求得RR间期平均值后再做出回归线,这种方法得出的回归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多个室早后该序号的窦性心律RR间期的平均值。HRT的检测方法只有对真正的室性早搏(排除把伪差、T波等当作室性

5、早搏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时.使用HRT算法才能得到有用的结果,还必须保证室性早搏前后一定是窦性节律而不是心律失常、人工伪差或是QRS综合波的错误分类。同时,选定的这个HRT的检测方法室性早搏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进行HRT计算时,有必要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RR间期:(1)<300ms,(2)>2000ms,(3)>200ms(与前一窦性心搏的间期之差),(4)>20%(与前5个窦性心搏的平均间期之差)。HRT的检测方法另外,只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室性早搏: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早搏之后的代偿间

6、期至少超过正常间期的20%。HRT的产生机制目前认为其主要机制为:压力反射机制和室性早搏的直接作用。1.压力反射机制(室性早搏的间接作用)压力反射是发生窦性HRT现象的重要机制。基本变化过程为:室性期前收缩—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代偿间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HRT的产生机制2.室性早搏的直接作用室性早搏可以引起两种一过性的影响和作用:一是动脉内血压的变化。二是室早的机械牵张作用。室早后的动脉血压短暂的变化表现为动脉血压下降.而室早代偿期后的第一个窦性周期的动脉血压将上升,这种动HRT的产生机制脉血压的变化一定会影响窦房结动脉

7、。窦房结动脉位于窦房结中央,它除了给窦房结供血外.对窦房结的自律性也有作用。窦房结动脉内压力及变化可以牵拉窦房结内的胶原纤维网,对窦房结自律性细胞的放电频率产生重要影响,室早后HRT的产生机制动脉压的下降可使窦房结动脉的压力下降,对其自律性产生直接的正性频率作用,而随后的动脉压上升则相反。室早除了经动脉压力变化直接作用窦房结外。其收缩时的机械牵张力对心房肌和窦房结区域也可产生直接作用.提高其自律性。HRT的临床意义1.HR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HRT可作为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预测因子: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HRT是心梗后死亡率的独

8、立预测因子。将HRT与LVEF、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心率的昼夜节律等指标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HRT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TS异常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后价值要优于年龄和低LVEF,而T0无明确的预后价值。研究表明HRT是评价A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