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ID:20002539

大小:59.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_第1页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_第2页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_第3页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_第4页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邹胜财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人格的成长、情操的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贯彻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部编写了一木含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教材一一《艺术》,它的特点就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或美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这同时给音乐、美术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下而我将结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课题,具体谈谈自己在艺术课屮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采

2、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相结合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策,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曲作者是由上海市人陈钢和祖籍浙江的何占豪两位作曲家共同创作完成的。全曲共28分钟,采用奏鸣曲式写成。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木课我仅择取呈示部进行欣赏。(因为我认为,要在一个课时里面欣赏整部作品儿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就算勉强完成,也只能停留在走马灯似的层而上,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部分内容包括引子、相爱主题、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四个不同的主

3、题。每一个主题无论是在乐曲的配器上还是在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音乐所描绘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我为什么没有完整欣赏这部音乐作品而是仅择其呈示部进行欣赏呢?一是因为作品较长,很难在一个课时里而完成;更主要的是出于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尊重。我们大家都知道,《梁祝》它最初可以说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被喻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出现了很多种不冋艺术形式的《梁祝》,比如说诗词、小说、传记等,在到后来乂涌现出电影、电视、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梁祝》,使得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广为流传。特别是1959年由陈钢和

4、何占豪共同创作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曾经用它作为向太空人发射的语言信号之一,可见,《梁祝》己经作为一种文化走向了世界舞台。对于这样一部中西音乐相结合的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作为教师有责任继承下来,并把它传承给下一代。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和一般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音乐鉴赏,我认

5、为都应该把握一下几点:一、“听”是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新《音乐课程标淮》中也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屮去,并在聆听屮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既提问法式的“听”和对比法式的“听”。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梁祝》引子部分的时候,我提的问题是:引子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而

6、?曲作者是谁?欣赏相爱主题的时候,我提的问题是:乐曲表达丫一种什么情感?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虽然有的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我的提问也是贯穿始终。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容易获得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解。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对比什么呢?对比音乐屮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音色、情绪、风格等。有在同一作品中进行的对比,如欣赏“同窗三载、共

7、读共玩”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两段音乐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比这W段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有什么不一样?“同窗三载、共读共玩”这段音乐是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段音乐却是缓慢的节奏、断断续续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更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通过这样一对比,不仅对两段音乐有了更好的理解,更对其中包含的音乐要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不同作品屮进行的对比,比如同样是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

8、别”这种场景,小提琴协奏曲和越剧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各自的表现手法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知道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开阔了视野,进而引发学生对《梁祝》有进一步探宄的心理需求。二、“视”是手段。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