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

ID:2000347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_第1页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_第2页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_第3页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第二节细胞工程简介二动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自学——指导。启发、探究。教学手段1.动物细胞培养的自制挂图。2.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课件。3.有关克隆羊“多莉”的录像资料。4.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设计思路1.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打好基础。2.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全过程,加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3.教师给出资料,引出探究点。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设计多种制备革克隆抗

2、体的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全过程课件,质疑、释疑(多方向),并由学生概括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程。4.胚胎移植、核移植为书中小字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予以适当指导、点拨。5.以“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为主线,将动物细胞工程五种技术的知识有机地串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动物细胞工程(1)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课前预习复习引入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请理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知识脉络。2.你认为该知识点中应抓住哪些主要内容?3.针对该知识点中不理解或不甚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提问: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五大技术

3、。1.按照教师要求,自觉通读预习内容。2.在通读基础上划出重点、难点,并找出问题。3.将知识脉络和提出的问题写成预习笔记。回答: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自学学习动物细胞工程第一大技术——动物细胞培养(一)动物细胞培养提问:请据图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教师做如下归纳:1.过程。动物胚胎或幼龄动胰蛋白单个制成物的器官、组织剪碎细胞加营养液细胞原代培养细胞遗传物质改变细胞悬浮液传代培养株传代培养系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预习笔记并指图讲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大致过程。不足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实物投影仪自制挂图(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

4、提问: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较植物组培培养基有何独特之处?鼓励学生把对上述知识点中遇到的不理解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大胆提出,以求解决。教师在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应有所预期,并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其独特之处在于:(1)液体培养基;(2)其成分中有动物血清。集中质疑:(1)为什么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2)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3)为什么选用胰蛋白酶做上述处理?(4)培养的细胞为何贴壁生长?(5)如何界定原代培养和传

5、代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6)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植物组培那样最终培养成生物个体?学生质疑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知识小结反馈与提高教师提出趣味性问题以检测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例:如何理解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解决为烧伤病人植皮问题?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在本节课中,你让学生把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借助投影仪打出事先准备的比较表比较项目原理培养基结果培养目的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组织培养分析并得出结论: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细胞的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特点,可用烧伤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大量的自身薄层皮肤细胞,以供植皮所

6、需。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由师生共同点评,选取最佳方案。将本节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与前期知识串接,完成比较表。知识迁移运用进行思维和学法训练投影显示比较表重点提示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学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较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科学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基础、课时进度等决定扩展和深入的程度,并指导学生总揽全课,把握重点,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重点提示1.在教

7、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协调发展,使知识不单是讲课的内容,考试的内容,而成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载体和素材。教师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2.适当增加难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适度的认识冲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极力主张“高难度原则”,以求得学生在一定困难水平出现认知冲突,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