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

ID:20003830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_第1页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_第2页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_第3页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以下简称《细说明朝》)讲述的是有明一代的历史,但却有着其他讲述明史的书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众所周知,清代张廷玉等人编撰的《明史》是一部庞大的书系,共有332卷,即使以现在的印刷体也有28册之多。记载明史最为详实的《明实录》由台北中央研究院影印出版的则达到133册,故非治明史者很少会触及《明实录》这样的文献。而近年畅销一时的明史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虽然篇幅较以上两部书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有7册,一般的读者也需假以时日才能通读。好在此书以当代流行语言写出,语言通俗,文风朴实,同时史实知识非常好,笔者曾就其中一些细节之处专门予以考证

2、,并未发现其讹误之处。但若是我们读过《细说明朝》一书,则会觉得即使生动简洁的《明朝那些事儿》也不免失之冗长。黎东方教授的《细说明朝》一书仅有一册,却将明朝276年的历史提纲挈领式地讲述出来,虽然简短但不失其要领,如明史中数得上来的大人物一概没有遗漏,而书中更是对诸如明代官制、明兴明亡等深层的地方加以论述。既然为细说,就不得不说何谓细说。“细说体”源起于抗战期间黎东方教授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东方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锋不单单讲明朝,还讲清朝,讲三国,讲秦汉,以其独有的讲史风格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细说体”作为一种讲史形式,将历史上某一朝代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

3、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等,分别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详实可信”。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出版说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黎东方教授的细说体明史“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任务,也不虚构任何一桩事件,以增其传奇性质,藉以吸引听众;他只是广泛地从各种体裁的史册当中,取精用宏地加以搜集,加以贯穿,然后做出他的讲词”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序一—‘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究其原因实则是因为黎东方教授已经把要说的史事熟蕴于胸中,按需而

4、取,左右逢源,通过他的逸趣横生的词锋加以表达,故而我们在读其书的过程中会感到书写得“踏踏实实,绝不浮泛;所表述的事事,又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邓广铭语)。笔者认为历史书籍的写作似乎应以通俗易懂为好,正如我们的二十四史,我们的史部典籍,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史书4对于古人都是通俗易懂的文献。而纪传体史书,就好比是人物的传记集合,而在这一集合中透露着历史。即使我们今人看所谓的二十四史,潜在的障碍也不过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而不是历史书法的原因。而史书中那些文笔优美的文章,更是学习古汉语者不可或缺的文献。可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史学文章,那些呆板的格式比起明清的八股文似乎好不到哪儿去,可是真

5、正的史学大师却是凤毛麟角。刻板凝固的历史书法的格式阻碍了历史的普及,作为大众读者,很少会触及那些专业的史学文章。比如《历史研究》这样的杂志,一般的读者很少会涉猎,读者似乎更喜欢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上面的有关历史的文章,因为这上面的文章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这表明我们在历史普及这一点上还欠缺很多,历史不应该成为阳春白雪。《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史书在宋神宗为其赐名时有这么一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句话说明了历史的鉴戒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样说的是这个意思。而阳春白雪式的历史研究则不利于历史鉴戒功能的发挥。若是历史仅仅只作为少数的学究的研究对象,我们的历史则

6、不能为广大人民所知,我们也就无法开展广泛地历史探讨,历史的鉴戒功能就会大打折扣。笔者主张历史应该写得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不要将历史写得毫无血性,索然无味,历史是应该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正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过一句话,“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笔者很同意这句话,其实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却被我们后世的著史者写得索然寡味,这本身对历史就是一种亵渎。只有有趣的历史才可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历史的功用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但笔者主张历史写法应该通俗并不等同于历史应该戏说,历史可以细说但不能戏说。戏说后的历史更加喜闻乐见,但传播的却不是历史知识,更多

7、的是一种艺术形式。可是若是观者读者不能很好的分辨,那么经过戏说后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会误导我们的观点。同样,错误的史识、不严谨的历史也不利于历史鉴戒功能的发挥。一些小说家演绎历史,创造了不少演义小说,但演义绝对不可以等同于历史。正如黎东方教授自己所说:“称这种演义家为历史小说家,实在是既侮辱了历史,也侮辱了小说”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序二—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细说明朝》全书虽然只有300余页,但是我们不难看出黎东方教授深厚的学养、治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