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

ID:20006415

大小:8.43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0-08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_第1页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_第2页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_第3页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_第4页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地基与基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基础埋置深度第三节基础的分类及构造第四节基础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第五节地下室的构造第一节概述一、有关概念二、地基分类三、对地基的要求四、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返回本章有关概念与地基分类一、有关概念地基:指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基础: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二、地基分类天然地基:是指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即可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地基。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固和处理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见图2-1。图2-1地基与基础组成返回本节

2、地基的要求与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三、对地基的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四、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换填法压实法打桩法返回本节第二节基埋置深度一、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返回本章一、基础埋深的定义基础埋深:是指自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此类基础称为浅基础。深基础:基础埋深超过5m时,此类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基础埋深应≥500mm。见图2-1图2-1地基与基础组成返回本节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一)地基土层构造(二)建筑物自身构造(三)地下水位(四)冻土深度(五)相

3、邻基础埋深返回本节(一)地基土层构造土层均匀,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浅埋但埋深≥0.5m。土层不均匀,坚实土层离地面近,距地面<2m,土方量不大,挖去软弱土层,埋在坚实土层上。土层不均匀,坚实土层距地面>2m,且<5m,分情况处理。土层不均匀,坚实土层距地面>5m,地基加固处理。土层不均匀,坚实土层和软弱土层交替,荷载又大,则可用桩基。见下页图图2-2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二)建筑物自身构造(三)地下水位基础埋深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高时,基础埋深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如下页图图2-3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四)冻土

4、深度冰冻线:地面以下,冻结土与不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线的深度称为冻结深度。冻胀与融陷。基础底面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图2-4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五)相邻基础埋深一般情况下:新基础应尽量浅于原有基础。当新基础深于原有基础时,两基础间保持一定的距离L。L=2△H式中△H为两基础底面的高差。图2-5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第三节基础的分类和构造一、基础类型二、常用基础的构造返回本章一、基础类型(一)按所用材料分类(二)按构造形式分(三)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返回本节(一)按所用材料分类1.砖基础2.毛石基础3.灰土基础4.

5、混凝土基础5.钢筋混凝土基础返回1.砖基础用于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五层以下砖混结构建筑分等高式、间隔式图2-6砖基础2.毛石基础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冻结深度较深的单层民用建筑图2-7毛石基础用于地下水位低,冻结深度较浅的南方4层以下民用建筑3.灰土基础图2-8灰土基础4.混凝土基础用于潮湿的地基或有水的基槽中。图2-9混凝土基础5.钢筋混凝土基础用于上部荷载大,地下水位高的大、中型工业建筑,多层民用建筑图2-10钢筋混凝土基础返回(二)按构造形式分1.独立基础2.条形基础3.井格式基础4.片筏基础5.箱形基础6.桩基础返回1.独立基础图2-1

6、1独立基础2.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图2-12条形基础3.片筏基础图2-13筏式基础a)板式b)梁板式4.箱形基础图2-15箱形基础5.桩基础图2-14桩基础返回(三)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1.刚性基础2.柔性基础返回1.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指由砖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受刚性角控制。刚性角:在刚性基础中,墙或柱传来的压力是沿一定角度分布的,这个角叫压力分布角,又称刚性角。见下页图图2-16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返回2.柔性基础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控制,抗压、抗拉强度都很高,如钢筋

7、混凝土基础。返回二、常用基础的构造1.混凝土基础2.钢筋混凝土基础返回本节1.混凝土基础多采用C7.5或C10混凝土浇筑而成。一般有阶梯形和锥形两种。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45度,宽高比应小于1∶1或1:1.5。混凝土基础底面应设置垫层:厚为100mm,混凝土标号为C7.5、C10,作用为找平和保护钢筋。返回2.钢筋混凝土基础垫层:目的是保证基础钢筋和地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免钢筋锈蚀,而且还可以作为绑扎钢筋的工作面。垫层一般采用C10素混凝土,厚度100mm。垫层两边应伸出底板各100mm。底板:基础主要受力构件,厚度和配筋均由计算确定。受力筋直

8、径不得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1)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底板边缘厚度:不小于200mm且不宜大于500mm。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