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诗歌研究状况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

ID:2000972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_第1页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_第2页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_第3页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_第4页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岳诗歌研究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潘岳哀悼作品中的“心画心声”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文坛上的代表人物,却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金人元好问认为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也形成了后人对潘岳整体作品因人废文的趋势。本人选取潘岳的哀悼类作品进行观照,结合其人生经历,分析其哀悼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为潘岳人生之"心画心声",以对潘岳作品有更准确全面的了解。潘岳悼亡诗初探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对潘岳人格的一种评价在对潘岳的评价上应注意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分清前期下僚时

2、期和后期的他,明白他人品问题主要出在其后期;其次,对他后期的人格表现,不能笼统将其完全归咎于他自身,必须考虑他所处的现实政治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人格形态都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从一种动态变化而非机械僵化的人生观出发,潘岳一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钟嵘《诗品》潘岳条疏证潘岳与王粲诗作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词采秀美卓绝,风格凄怆忧郁,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两人相似的遭遇密切相关。钟嵘还引用李充与谢混的评价,详细阐释了潘岳与陆机诗作虽然均具有辞采之美,但潘诗就内容的深刻性而言不及陆诗。因此,钟嵘称陆机为"太康之英",而潘岳仅居于从属的地位。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

3、其人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潘岳及其悼亡诗研究心画心声未失真——浅议潘岳及其创作作为"二十四友"之一的潘岳,无论人品还是文品都屡遭诟病。本文试图以潘岳的人生经历为参照,通过对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求潘岳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和创作感受,辨析其复杂、矛盾的情感诉求,力证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的批评并不准确。从“知人论世”看潘岳的人品及文品"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

4、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们常用"才比子健,貌比潘安"的说法来称赞某男子才貌双全。这句话里的"子健"是指三国时的曹植,其字子健,晋代文人谢灵运称道:两种别样吁叹一样刻骨心酸——潘岳《悼亡诗》与纳兰容若《饮水词》各一首比较潘岳和纳兰容若分别是我国西晋和清代的著名才子。二人都曾名满天下,却又都曾痛失爱妻。由于境遇相似,二人在悼亡诗词领域都有佳作问世。通过对其悼亡作品的两首代表作

5、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文学式样和叙述风格方面迥然不同:一为五言诗,一为长短词;一宏观,一微观;一冗繁空泛,一平易流畅。但其对亡妻的悼念之情,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并且在悲秋主题、即景生情、以情动人、有我之境、时代之情等艺术手法上更是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性。潘岳的个性与文风作家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作品的联系也很复杂。不能仅仅从作家的道德水准来分析其文风的形成。以潘岳为例,他风格的形成根源于他分裂的个性。他庸俗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他作品境界的狭窄,而他高雅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作品的精华部分。理解潘岳个性与文风的联系,对于理解西晋文学有重要意义。论潘岳作品的文学风格文学发展至太康时期,在语言

6、、音律等方面出现了新转变,文人更加重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潘岳的作品很典型地代表了同时代文学创作的共性特征,即西晋文学"繁文缛采"的总体风格;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清新浅近"的个性特征。浅析潘岳的思想性格潘岳一向是位颇受争议的文人,《秋兴赋》、《闲居赋》中表现出的高洁品格与他趋炎附势的真实为人有很大出入,因此人们常认为他是个文人相悖的无行之人,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深受当时名教即自然的玄学思想的影响。试析潘岳“清绮浅净”的文学风格多方位的审视探讨潘岳,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细读其作品,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享受结伴而生。诗文之情思,如泣如诉;文

7、风之状貌,清绮浅净。潘岳在西晋文坛名赫一时,其作品成为我们解读西晋文学风格特征不同于前代的一把钥匙。钟嵘《诗品》晋黄门郎潘岳条疏证钟嵘《诗品》推溯诗歌源流,论潘岳源出于王粲,今人大多或以为牵强,或以为该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诗歌皆文辞华美。文章对钟嵘《诗品》晋黄门郎潘岳条作出疏证,认为潘岳与王粲的渊源关系在于:一、清且悲的诗歌风格;二、叙事如传的书写笔法;也正是这两点使潘岳诗歌"浅"于陆机。文章具体分析了"浅"与"深"之所指,阐释了钟嵘"陆海潘江"之评的意义。潘岳应制诗中有标格应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