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

ID:20022037

大小:239.7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9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_第1页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_第2页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_第3页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_第4页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哪些因素影响缩孔、缩松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工艺基础作业一姓名:XXX学号:309010XXX1Q1:缩孔、缩松是铸件中的常见缺陷,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举例说明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2缩孔、缩松特征概述31.缩孔定义: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特征:分布特征为集中缩孔,缩孔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产生在铸件热节和最后凝固部位,常伴有粗大树枝晶、夹杂物、气孔、裂纹、偏析等缺陷。2.缩松定义:缩松是指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特征:常分散在铸件壁厚的轴线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

2、浇口附近。当缩松与缩孔容积相同时,缩松的分布面积要比缩孔大得多。缩孔、缩松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一.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方面的原因由于铸件断面过厚,造成补缩不良形成缩孔。铸件壁厚不均匀,在壁厚部分热节处产生缩孔或缩松。由于铸孔直径太小形成铸孔的砂芯被高温金属液加热后,长期处于高温状态,降低了铸孔表面金属的凝固速度,同时,砂芯为气体或大气压提供了信道,导致了孔壁产生缩孔和绣松。铸件的凹角圆角半径太小,使尖角处型砂传热能力降低,凹角处凝固速度下降,同时由于尖角处型砂受热作用强,发气压力大,析出的气体可向未凝固的金属液渗入,导致铸

3、件产生气缩孔。4缩孔、缩松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一.形成原因2.工艺设计的原因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设计与铸件的凝固原则相矛盾时,可能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主要表现为浇注位置不合适,不利于顺序凝固,内浇口的位置及尺寸不正确。冒口设计不合理:冒口位置、数量、尺寸及冒口颈尺寸未能促进铸件顺序凝固,都可能导致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如果在暗冒口顶部未放置出气冒口,或冷铁使用不当,也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浇注方面的原因:浇注速度越快,缩孔体积越大。浇注温度太高,使液态金属的液态收缩量增加;太低时,又会降低冒口的补缩能力,特

4、别是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时更明显,铸件往往在下部产生缩孔和缩松。当冒口没有浇满或对大中型铸件没有用金属液对明冒口进行补浇时,这将降低冒口的补缩能力,引起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5缩孔、缩松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二.防止措施①合理选用铸造合金;②按照定向凝固原则进行凝固(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照远离冒口的部分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分,最后是冒口本身的凝固);③合理选择浇注系统和浇注位置;④合理地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工艺措施。附:缩孔补救措施焊补。挖去缺陷区金属,用与基体金属相同或相容的焊条焊补缺陷区,焊后修平进行焊后

5、热处理。6合金成分对形成缩孔和缩松的影响举例:微量B和C对TiAl合金铸锭缩孔缩松的影响对铸锭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铸锭的铸造收缩缺陷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47Al-2Cr-2Nb合金铸锭有很强的柱状晶生长趋势,在轴线附近区域形成分散的缩松;加入0.8%B后,铸锭的组织得到细化,并削弱了柱状晶生长趋势,收缩缺陷分布集中以大缩孔方式存在,显微缩松的密度和尺寸均降低。7Q2:热应力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应力对铸件性能的影响。8热应力概述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

6、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应力。固态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钢和铸铁为620~650℃)时,处于塑性状态,产生的应力为暂时应力。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金属呈弹性状态,产生的应力会使工件产生应力和变形。9铸件内应力的预防措施铸件产生铸造内应力的主要原因是合金的固态收缩。为了减小铸造内应力,在铸造工艺上可采取同时凝固原则。所谓同时凝固原则,就是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同时凝固。此外,还可以采取去应力退火或自然时效等方法,将残余应力消除。10ThankYou!XXX309010XXX

7、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