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

ID:20022804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_第1页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_第2页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_第3页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章莎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余姚315400)【摘要】目的对胆囊癌的CT征象加以分析,探讨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胆囊癌的CT诊断进行探讨。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并显示病变,明确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析,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限度,应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关键词】胆囊癌CT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08-02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和黄疽,与其他胆道疾病的症状无特异性区别,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木文对我院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3-76岁,平均63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厌食、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发热、黄疽等症状。1.2

3、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设备为GELightSpeedl6层螺旋CT机,层厚5mm,层间距5mm,检查前患者空腹8h以上,扫描前常规U服纯浄水以充盈胃肠道。增强对比剂为欧乃派克85-90ml,流速2.8-3.0ml/s,并于开始注入对比剂后25-30S,60-65S和150s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扫描。1.结果2.1直接征象:(1)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内壁凹凸不平,胆囊腔不规则变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本组19例,占52.7%;(2)腔内型,表现为由胆囊壁突入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

4、软组织肿块,邻近胆囊壁增厚,本组10例,占27.8%;(3)肿块型,表现为胆囊窝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正常胆囊结构消失,病变与邻近肝实质分界不清,本组7例,占19.4%。2.2间接征象:(1)直接侵犯:胆囊癌常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及器官,主要侵犯邻近肝组织,表现为肝脏胆囊床境界模糊,肝组织呈不规则低密度影,也可压迫和侵犯十二指肠、胃、结肠肝曲,本组9例侵犯邻近肝组织;(2)肝内转移:表现为肝内多个大小不等低密度影;(3)淋巴结转移肿大:表现为肝门部、门腔静脉间、腹主动脉旁结节状影,本组26例:(4)合并胆道梗阻,肿瘤侵犯胆囊管及肝总管或淋

5、巴结压迫肝总管吋,可出现梗阻性肝内胆管扩张,本组12例;(5)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本组18例。2.讨论3.1胆囊癌的临床表现胆囊癌是胆系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胆囊癌的发生可和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物理刺激旮关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典型者可出现腹痛、胆囊窝区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胆囊癌多起源于胆囊底部和体部,约70-90%为腺癌,其他如鱗状上皮癌、未分化癌等少见,本组34例为腺癌,占94.4%。3.2胆囊癌的CT表现根据不同的生长方式,胆囊癌可分为厚壁型、腔内型、肿块型,本组

6、病例以厚壁型最多,占52.7%,CT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其厚度超过3mm,内壁不平。胆囊壁正常厚度约l-2mm,>3.5mm吋认为异常,CT增强检查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对于早期轻、中度囊壁增厚,难以与慢性胆囊炎引起的囊壁增厚区分,术前诊断相对较难,本组4例术前误诊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占11.2%。腔内型表现为由胆囊壁突入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肿瘤形态不规则,基底较宽,应注意与胆囊息肉的鉴别,一般认为,腔内结节>lcm时高度怀疑胆囊癌,病灶直径越大,恶性可能度越高。肿块

7、型表现为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被实性软组织肿块替代,并多与邻近肝组织分界不清,对于肿块型胆囊癌,应对胆囊癌侵犯肝脏还是肝癌侵犯胆囊进行鉴别,一般胆囊癌合并胆管扩张的发生率高于肝癌,且胆囊癌持续强化,而肝癌强化呈“快进快出”的特点,易形成门静脉瘤栓,同吋临床上甲胎蛋白(AFP)升高及肝炎、肝硬化病史也有助于二者鉴别。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肝门部,造成肝门部团块状淋巴结融合肿大,包绕肝门结构,也可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表现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对明确肿瘤分期和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根据本组患者的分析,CT检查不

8、仅对胆囊癌的诊断提供直接征象,且较全面提供肿瘤的间接征象及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CT增强检查对胆囊癌的敏感性较高,本组术前诊断率为88.9%,仅4例术前误诊,误诊原因主要为早期胆囊癌囊壁的增厚与慢性胆囊炎囊壁的弥漫性增厚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