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课件

扬州慢教学课件

ID:20035382

大小:1.88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9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1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2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3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4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慢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慢高中语文第三册执教者:李文利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作者简介姜夔

2、(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上阕:写眼前实景,写出劫后长期以来的萧条景象。下阕: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主旨: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伤乱忧国的情怀,尤其对金兵野蛮破坏的谴责和控诉,代表了南宋民众的普遍感情。扬州慢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3、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提示写做缘由和主旨。对“黍离之悲”的理解: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做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4、杜牧诗四首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

5、”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

6、,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佳句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

7、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