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ID:20036142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资源描述: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体味作者对故乡的挚爱之情,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涵义,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地了解散文的特点,培养其鉴赏经典散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味作者对故乡北平特有的感情。  2.品位作者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导入:露从今夜白,月使故乡明。从“古典的乡愁”到“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故乡成了人生的“恒久的烙印”。作家老舍先生的故乡

2、情节是怎样的呢?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老舍这位作家,我想大家一定了解不少,以前或多或少读过他的一些作品。请同学们来说说对老舍的了解。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北京人。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所以他非常熟悉社会低层的市民生活。他喜欢流传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些阅历都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老舍的作品主要是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比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

3、沟》等等。老舍给我的深刻印象有两点:第一是他的作品大都取材市民生活。可以说他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第二是他作品的“京味且幽默。”幽默不用多说,只要你看看小说《老张的哲学》《离婚》就可以有直观的感受。说他作品有“北京味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他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另一方面是写作中采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我们的老舍生在北平,长在北平,逝于北平。一生67年中有42个年头是在北平度过的,他对北平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因而,在战火

4、纷飞的1936年身处异地济南的他,就更加地思念担心挚爱的故土,于是就创作了这篇流露自己对北平真情的《想北平》。  研读文本  早自习我们一起朗读了这篇课文,初步感知了文本。课文题为“想北平”。为什么用这里要用“想”而不用“写”或“记”呢?答案:“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写”“记”主要是客观的描述。“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子的,还要我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想”除了回忆地记叙外,还多了一份爱。那么文章中作者直抒对北平的无限爱意的是那一句话呢?答案:“可是,我真爱北平。”作者的这份爱是怎样的?答案:这是一份“说不出”的爱。文章在第

5、2、3两小节四次提到“说不出”。作者反复地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吗?如果能感受到就说明作者还是说了的,那作者是怎么“说”的呢?也就是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或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哪些话在诠释他难以言说的爱?答案:比如第2段里,他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对母亲的爱很少是大声说出来的,多数是通过为她快乐、为她担忧以及对她的依恋表现出来。老舍爱北平也是近似如此。还有作者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每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个思念中

6、有个北平,”“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学历,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这些话就告诉我们,作者和北平是同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模糊的粘贴在一起。就如同韩少功在《我心归去》里所说的“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确实这些话就诠释了老舍对北平的爱。还有作者说“我将永远道不出来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也是在言说这份爱。什么是“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可以说爱里充满了回忆,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用老舍自己的话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

7、、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画片浮现在我心中。”我们说这个“想”字有一份浓浓的爱,那么它其实也有记叙、记写的含义。文章中老舍先生关于北平记述了哪些内容呢?也就是他写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答案:关于这方面内容作者主要是在第4—7段展开。每段都可以说写了北平的一个特点。第4小节我们可以总结为“动中有静”,这属于整体感受。第5节可以总结为“布局匀调自然”。这两个特点主要是将北平和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得出的。这种用比较来凸现特色的方法经常被使用。除了这篇课

8、文中有,在我们前面学的《我心归去》里也出现过。第6小节可以总结为“物产丰富”。第7小节总结了老舍心中的北平:北平是个大都会,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自然保持着亲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