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

ID:2003672

大小:1.1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7-11-14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_第1页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_第2页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_第3页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_第4页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益阳市建设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第一节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概述民国时期,益阳城排水设施简陋,雨水、污水依地势自然流向,经暗沟和地面明沟排入资江。民国末年(1949年),城区共有排水沟涵29222米,其中,排水暗沟涵长13700米,占46.88%;排水明沟15522米,占53.12%。排水暗涵、明沟,年久失修,大都被淤泥堵塞,低洼地区经常积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益阳市曾长期实行雨污合流排水。市人民政府抓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改造与原有城市道路配套的下水道,为所有新建的城市道路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建设

2、起各排水片的排水主干道和排渍泵站,不断扩大、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城区排水顺畅。至2011年,中心城区共有排雨水(包括雨污合流下水,下同)的各类管(渠、涵)长452545米其中,水泥砼圆管涵长342883米,占75.77%;箱涵、盖板涵长24633米,占5.44%;明沟85029米,占18.79%。共有9处排渍泵站,2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825千瓦。本世纪又相继建成团洲和城北2个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新区实现了雨污分流。至2011年,中心城区共有排污水主管(涵)97126米,其中,水泥砼圆管涵长9

3、4986米,占97.80%,箱涵、盖板涵长2140米,占2.20%。与城市道路配套的下水道的建设方面,一方面坚持新建城市道路时同步完成与之配套的下水设施建设,与城市道路配套的下水道随着城市道路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逐步改造不能满足城市排水要求或城市发展需要的下水道:上世纪50年代,疏浚、整修原有下水道,新建一批排水明沟,解决了城区经常积水的问题;从1964年起,开始在改造和新建城市下水道时使用水泥砼圆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将原有道路的排水明沟改造成暗管涵(一般为水泥砼圆管涵,小部分为盖

4、板涵或箱涵)。至2011年,为中心城区的所有道路(共长395082米)配套建设了下水道(其中,与长363077米的道路配套的下水道列在与城市道路的下水道中,与长32005米的道路配套的下水道同时又是各排水片的排水主干道,列在各排水片排水主干道的统计中),其中,资江以北城区89069米,占总数的24.53%,资江以南城区274008米,占总数的75.47%。按下水道的建筑结构分,与之配套的下水道是水泥砼圆管涵的道路长310086米,占85.41%;与之配套的下水道是盖板涵(或箱涵)的道路长4622

5、米,占1.27%;与之配套的下水道是明沟的道路长48393米,占13.32%。各排水片的排水主干道的建设方面,上世纪60年代建成贺家桥和东门口两个排水片的排水主干道。上世纪70年代,整修秀峰湖,修建秀峰渠,改造秀峰湖片排水主干渠。上世纪80年代改造了大海塘、陆贾山排水片排水主干道。地改市以后,相继增加了清水潭、接城堤、龙光桥、姚家湾、云雾山等排水片,这些排水片原有的排水主干渠(涵)相继纳入城市排水管(渠)网,并先后改造了罗溪渠、梓山湖等排水片的排水主干道,新建了龙光桥、梓山湖、云雾山等排水片的排

6、水主干管(渠)。至2011年,城区各排水片排雨水主干管(渠、涵)总长89468米,其中,河北城区25776米,占28.81%;河南城区63692米,占71.19%。按下水道的建筑结构分,水泥砼圆管涵32797米,占36.66%;箱涵、盖板涵20011米,占22.37%;明沟36660米,占40.98%。城区排渍泵站建设方面,1958年修建河南沿江防洪大堤,同时建成粟公港闸;1960年修建河北沿江防洪大堤以后,相继建成贺家桥、东门口和鹅羊池3个排渍泵站;上世纪70年代整修秀峰湖,建成秀峰湖和陈家垸

7、子2个排渍泵站;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西流湾排渍泵站。益阳地改市以后,资江以南城区共新增、扩建、改造西流湾、秀峰湖等排渍泵站4处1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795千瓦,投入运行的每秒排渍能力达40立方米。在资江以北城区,原来主要农用的清水潭泵站和接城堤泵站已经纳入城市排水系统,加上改建、扩建的贺家桥、东门口、鹅羊池等排渍泵站,资江以北城区共有5个排渍泵站,装机容量为18台机组/2030千瓦。至2009年,城区共9个排渍泵站、2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825千瓦。城市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20

8、04年前,城区一直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从1996年起,开始在新城区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2004年建成团洲污水处理厂、2009年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并相继建成西流湾和姚家湾两座污水提升泵站及与两座污水处理站配套的排污水管网,先后分别在益阳大道以南和长春路以北的新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改变了益阳市中心城区长期雨污合流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2009年,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529.86万立方米,处理率为67%。至2011年,中心城区排污水主管(涵)共长97126米,其中,水泥砼圆管涵长94986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