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

ID:20043932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_第1页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_第2页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_第3页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1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昌吉831100)(2昌吉榆树沟镇卫生院新疆昌吉831100)【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失眠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组,在腹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选背俞穴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58例失眠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结论: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腹针;背俞穴;失眠;辨证选穴【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2、007-8231(2016)21-0285-02失眠症状不一,或难以入寐,甚至彻夜不寐,或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眠越来越成为闲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病之一,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采用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病例均为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失眠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8例;年龄23〜75岁,病程0.25〜5年。1.2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则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

3、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实验室检查无异常。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失眠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75岁。③能够接受针刺治疗者。④未使用精祌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1.4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苏它精神疾病者。②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③过敏体质。④药物引起失眠者。1.5中医分型标准[2]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S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0弦,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

4、悸健忘,祌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闲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1.6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予腹针治疗,处方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腹四关(双滑肉门、双外陵深刺)、商曲双(中刺)、气旁双、气穴双(浅刺)[3】,予TDP治疗仪照射腹部,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

5、程后统计疗效,每疗程间休息2日。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痰热扰心证:心俞、脾俞穴。操作要点:患者取俯卧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斜刺0.5〜0.8T,针刺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每疗程间休息2日。肝火扰心证:肝俞、心俞穴。操作要点同上。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穴。操作要点同上。心脾两虚证:心俞、脾俞穴。操作要点:患者俯卧位,75%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斜刺0.5〜0.8寸,针刺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每

6、疗程间休息2日。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穴。操作要点同上。1.7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吋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者;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者;冇效:症状减轻,睡眠吋间较前增加不足3h者;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1.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奋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2.讨论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眠”,《难经》称为“不寐”。至明代张景岳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

7、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苏辨证施治方法。《景岳全书?不寐?论治》曰:“不寐证虽病有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在治疗上则提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特定穴位,背俞穴可治疗五脏病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皆属于“无邪而不寐者”,属虚证,针刺宜用补法,以养为主。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属于“有邪而不寐者”,属实证,针刺宜用泻法以“去其邪”。薄智云腹针疗法[3】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布气假设为核心的一

8、个微针系统,认为人腹部不仅冇一个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还有一个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在腹部八廓定位中,中脘为火为离主心,关元为水为坎主肾,气海为气之海,中脘、下脘有理中焦、调升降之功效,针刺引气归元穴组可以疏通气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