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戊戌六君子

浅析戊戌六君子

ID:20044018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浅析戊戌六君子_第1页
浅析戊戌六君子_第2页
浅析戊戌六君子_第3页
浅析戊戌六君子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戊戌六君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  一代风流倜傥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临大节而不辱。他们手无寸铁,甚至可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的是满腔热血,一片丹心,甘愿为国家民族捐躯洒血,冒死不辞。他们真是将自己的人生的极致,义无反顾地涌入了历史的大波。至今思之,令人无限感慨,唏嘘不已

2、。康广仁(1867—1898)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曾在浙江任小吏,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弃职。后协助康有为从事变法维新活动。1897年2月在澳门主持《知新报》。不久又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印行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俄皇大彼得变政考》等书;并发起不缠足会,创办女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寿奏稿,并担任联络工作。有《康幼博茂材遗稿》。《康广仁传》中这样描述他: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白黑,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遂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

3、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故深恶痛绝之,偶一应试,辄弃去。汪兆铭回忆。其在狱中有刘姓老狱卒告之,戊戌六君子就狱,谭复生神气自若,绕行于室,拾煤屑与壁上作诗。惜该狱卒无文,只记其“望门投止思张俭”一诗。林暾谷美若处子,时时作微笑。而幼博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大呼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承担?”暾谷闻而尤笑不可支。既而提出就刑,幼博更大哭不已。刘光第慰之曰:“此乃提审。”幼博被难后,暴尸两日,始得广仁善堂为之盛殓,舁赴荒郊义地。以广仁而收广仁,真数有前定。南海会馆曾为之立一无字碑。庚子联军入都,始有人凿字其上:南海康广仁之墓。《杨深秀传》杨深秀简介  戊戌六君子之一

4、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後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著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杨深秀评价  杨深秀的主张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八股文的弊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几千年,想一朝扫除,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只能循序渐

5、进。由于杨深秀提出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因而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恨和排挤。杨深秀在此后又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通才召见试用,把那些老弱庸愚之人全部罢免掉。此书一上,朝中的守旧大臣更对他恨之入骨。戊戌政变后,维新派被朝廷缉捕,京中人人恐慌,没有人敢与清廷守旧党相对抗。杨深秀却不畏清廷之残暴,毅然上书质问光绪皇帝被废的原因,援引大义,切陈国难,要求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因此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十几章,怆怀皇帝,忧念外患,那种忠诚的气节,溢于言表。杨深秀为官清正廉洁,取与之间,一丝不苟。做御史时家里仍然很穷,衣食有时都供应不上,只有靠诗文自给,虽然如此,却不曾稍改其志。在京城住

6、了二十年,恶衣恶食破车老马,生活艰苦,对自己要求很严,高尚的气节无与伦比,有古君子的风范。杨深秀的墓丘完全可以用“荒凉”两个字来概括。一座并不高大的圆土堆,用石块围砌着,寂寞地立在一片果园中。果园里间作着小麦,成熟的麦子正待收获,金黄耀眼。若不是墓丘前面有一块上书“戊戌志士杨深秀之墓”的碑石,谁会相信这土堆会属于名震中外的一代英杰。“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时,何等的阴森恐怖。杨深秀的尸体,是他的大儿子黻田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收殓回来的。缝了八大针才将头颅与身体连缀。也是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黻田将父亲的灵柩运回了闻喜老家。为官清廉的杨深秀,家无余财,生前没有积蓄,又遭抄斩

7、的灭顶之灾,是回乡后草草安葬了的,岂敢铺排,也铺排不起。当时只怕是连一块碑石也未曾竖立。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县人。杨锐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父兄教养,少年时代即开始显露头角。及长,入已升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幕府,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深得张之洞的敬重。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与重要文献,大多出自杨锐之手。《杨锐传》正文性笃谨,不妄言邪视,好词章。张公之洞督学四川,君时尚少,为张所拔识,因受业为弟子。张爱其谨密,甚相亲信。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

8、张集精兵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